1. 首页> 毕业论文范文 >正文

政治论文高一范文(18篇)

选择合适的范文范本进行学习和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高一政治小论文范文

我们知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有的人却据此认为,讲自律,就是约束了自己。,也就限制了自由;讲自由,就不应该有自律,它们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他们不懂得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由离不开自律,自律保障着人的行动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都由一根线索来约束着,这根线就是纪律。纪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正常地活动和生活的约束力量和条件。

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你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来约束,肯定会妨碍和侵犯别人的自由和权利。反过来也一样,你的自由和权利也会受到别人的妨碍和侵犯。

比如,对学生吸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确实,是否吸烟是你的自由,但作为中学生,却违反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妨碍了别人享受清鲜空气的自由。诚然,吸烟是个小问题,但许多青少年当初就是在类似的小问题上放纵稳步自己,目无原则,最终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抱恨终生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维护共同的生活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人们就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自觉地遵守了纪律,也就做到了自律。那么对于纪律的约束力,我们就是否会感到不方便呢?就像游泳好手在水里感到自由自在一样,不会感到水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一个养成了自律习惯的人,不会感到纪律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他对纪律就会自觉自愿、乐意去遵守;对违反纪律的现象则不能容忍。这也叫“习惯成自然”。

综上所述,自律和自由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高一政治教学论文:“四个一”让经济课堂受欢迎

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我认为政治课堂教学也像烧菜一样,无非是在菜的色、香、味上狠下功夫。如果每堂课都向学生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何愁学生不主动“动筷”。

一、烧菜之前,先点火——营造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

没有火,菜烧不熟。同样,没有平等、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不可能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是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

那么,怎么实现这种课前氛围的营造呢?首先,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和微笑,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其次,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而且可以为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如在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课前播放《爱我中华》;在上《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前,播放交响乐《命运》。

二、菜入锅时,倒点油——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油在锅中起润滑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是什么?应该是课堂导入。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巧妙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如在《债券和商业保险》一课中,我设计了问题导入:假如你的父母有一笔暂时不用的钱,你将建议他们怎样更好地处理,使得收益最大,而风险又最小?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制成一张表格,从而分别比较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这样,既突出了本节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起到了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互相呼应,相得益彰。

三、烧菜途中,加佐料——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

淡而无味是烧菜的大忌,而平淡无奇、形式单一更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熏陶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受欢迎的。要烧好政治课堂教学这道菜,使它有滋有味,我们不免要加点佐料。因此,教师必须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

1.撒点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盐在烹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常将食盐的咸味称为“百味之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3种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合理设计,灵活把握。

2.蘸点醋——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

“无醋不成味”,醋在烹调中的主要作用是调味和增强风味,有爽口、解腥、助鲜等作用。政治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而学生一般是相对固定地生活在某一地域内的,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情,也更想去了解它,认识它。乡土教育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解储蓄、债券及商业保险内容时,教师安排学生走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并采访专业人员,比较各自投资收益的大小,落实课本知识,同时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拓展到课本之外,如个人向银行透支问题(包括透支利弊、期限、透支利息的计算等),这些问题来自于生活,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盎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落实课本知识,还树立了风险意识、诚信观念、理财观念,并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3.放点糖——情感评价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甜味永远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味道,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不管设计如何精彩的教学活动,学生特别需要鼓励、快乐和成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合理地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情感评价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和认知的发展。

四、菜出锅后,缀朵花——教师精心锤炼课堂结束语。

但凡一道菜出锅装盘,厨师经常会在菜的旁边缀朵花,赋予其整体美感。一堂课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好的课堂开头可以引人入胜,而一个好的.课堂结尾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

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课堂结尾,教师诵《我感恩》:“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有阴影陪伴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衣服要洗,那表示我有衣服穿;一大早被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都有积极的一面。用这首诗做结尾,既是课堂知识的一种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

当然,每个厨师烧菜都有自己的诀窍,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亦有自己的特色,关键是如何把政治课堂教学这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学生“爱吃”。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河南省进入第4年了,这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实施等方面。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厨艺”,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满汉全席”上有一道属于自己的“佳肴”。

高一政治小论文范文

学习没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人生才不会那么枯燥无味。政治网为了帮助各位高中学生,整理了高一年级政治小论文:共筑中国梦,共享家乡美:

作为一名赛岐人,倘若你要问我最引以为傲的是什么?我会很肯定的告诉你,是赛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热爱自己的家乡,我热爱家乡的母亲河。曾经,山峰树木围绕着她,小鱼小虾在她的呵护下成长,渔民在这儿泛舟捕鱼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她是赛岐的标志,是家乡之美,我们在赛江之滨享受江景之美,这个小镇在这里繁荣发展。

可是,在旁就有人说:赛江?你看我们这条母亲河都变成什么样了?她遍体鳞伤,江水浑浊不清,又黑又臭,河底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这些种种现象都让我们的母亲河面目全非,不再是以前幽美的赛江了。

于是,我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希望看看人们是如何对待我们伟大的母亲河的。可谁知调查的结果会是如此不堪:

根据居民的描述和我的一番观察,我总结得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根据外貌调查所知,在福安上游和穆阳上游有部分的金属铸造场和农药制造场,由于所排的工业废水和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就直接排入赛江,造成水污染的现象。而部分沿岸居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种植蔬菜和瓜果,也严重污染了水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的。

二是,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在赛江大桥上游玩时把垃圾随手扔进赛江里,使江水变脏、变臭,形成又黑又臭的江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带来许多损失。甚至有人还随意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和塑料袋,往江里随手一扔,一走了之。只要有风刮起,这些塑料制品就四处乱飞,刮到水里或树枝上,往往就动不了,造成了白色污染,日积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会渗透到深水里,水质受到污染。

三是,赛江的上游有许多树木,许多人没有环保和法律意识,私自乱砍乱伐,造成了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而在赛江的下游,则有许多船只进入赛江,那些船只上的人们会经常在江里挖取河底的泥沙,造成了河床下陷,水土流失,加剧了母亲河的创伤。

面对这些种种破坏母亲河的行为,我感到无比痛惜。如果还不制止这些行为,不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仅会给我们赛岐这个小城镇的文明形象减分,更会给我们当代赛岐人的道德素养减分。我们不能让这些不可取的行为阻挡文明的步伐,让廉耻被出卖,使我们城镇文明程度提升受阻,对外文明形象打折,成为城镇环境的硬伤,这是多么不好的啊!

时下正赶上赛岐被列为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的重要发展期,要让我们的家乡更美,发展得更好,我们不能再怠慢了,我们应该要有危机意识。作为赛岐人民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保护环境。

所幸的是我们的地方政府已切实把保护环境列入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结合赛岐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污染物控制实施方案,认真落实环境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赛岐镇环境保护工作也以建设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镇为契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工作目标,推进六大举措,即坚持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保障环境安全。这些举措无疑能为我们赛岐镇的居民带来福音。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努力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应向他人、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人人都参与到保护赛江活动中来。当我们面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时,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此时此刻的我,真希望赛江我们的母亲河,能够尽早地恢复到原来多姿的美貌。让我们的赛岐的文明形象加分,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共享美好的家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赛江吧!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舒适生活环境。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家乡梦,为了我们的家乡美,更是为了共筑我们的中国梦!

爱赛江,爱赛岐,爱我们的家乡梦,爱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爱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要保护的也不止这些。

为了我们的家乡梦、中国梦,我们需要去做的还有很多。

高一政治教学论文:“四个一”让经济课堂受欢迎

9月18日,《京华时报》报道了一则题为《借“喜羊羊”讲经济学》的新闻,内容是:一个平时习惯给大学生和高管讲经济学的教授,走进了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用“喜羊羊”的游戏给孩子们普及最基础的经济学知识。清华大学教授李宏彬应一年级女儿的邀请走进了小学课堂,他的“喜羊羊”课件走红网络,这一堂的经济学课还被孩子们评为了该学期最受欢迎的课程。这则新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更让我陷入了对高中经济课堂教学的思考:《经济生活》课堂如何成为高一学生受欢迎的课程。下面,笔者就谈谈一些自己的粗浅想法。

一、抓住一个主题:生活。

通过对女儿的了解,李宏彬教授选取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生活主题贯穿课堂教学。一开始上课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很多孩子从开始到结尾一直高高举手,原定45分钟的上课过程一直延长到90分钟。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诀窍在于李宏彬教授选对了生活主题,“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字眼。换句话说,新课程的一“新”,就是生活,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那么,联系谁的生活呢?主要是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无用无味的,而是有用有味的,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任务,而是生活。这样,学生自然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参与率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提高。因此,在《经济生活》课堂教学中,如果选对了生活主题,同样也会显得精彩。

例如,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时,我选择了“牛奶”这一生活主题,设计一条主线:课堂早餐调查――辨别身边的牛奶――穿越的牛奶――超市里的牛奶――拿啥买牛奶。由于牛奶来自于学生的生活,课堂上学生有想法、有表达,参与热情挺高,教学效果也不错。

二、选择一种方式:体验。

在李宏彬教授的课堂上,他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4个小游戏。通过这4个小游戏,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协调、储蓄、竞争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了解了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政治教学论文)甚至用于日常生活中,使家长感觉惊讶。惊讶来自于体验。

新课程强调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融合,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有位哲人也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其中,做就是强调体验,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对经历、实践的感受、反思而实现人格的升华。通过体验,可以让学生获得效果持久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改变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知识,《经济生活》课堂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体验、行动起来。

例如,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我让学生走进菜市场购买鸡蛋,感受一下“火箭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讲“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马逛超市有困惑,有哀叹,有惊讶,有高兴”的系列情境,然后让学生给小马画头像,用形象的头像展现价格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在讲“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让学生当一次“管家婆”,设计家庭开支的具体分配方案。这样,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尝试、体验,其带来的效果是教师的语言表达所难以达到的。

三、明确一个目标:兴趣。

课后,李宏彬说,他给自己设定的上课目标并不是让孩子们懂得经济,而是让他们对经济学有兴趣。李宏彬教授就是因为明确了兴趣目标,他的课堂才会令孩子们喜欢、热爱,也才能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兴趣第一。因为,初中的中考又是开卷考试的,有的学生就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反正可以看书的。但是,到了高中,政治学科是闭卷考试的,这一改变让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有了一定压力,知道要学习了。这时候,如果不让学生感兴趣,学生一开始就觉得政治无趣乏味,那么这种先人为主的想法就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了。所以,对于高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的《经济生活》课程,就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暑假见闻,让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是“前所未有”,让我很欣慰。在讲信用卡时,我播放视频“中国银行信用卡形象宣传片”,因为我们学校学生学费是交到中国银行的,学生有感触,感兴趣。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我播放视频“涨价歌”,让学生在歌曲旋律中感受身边商品的价格变化。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我选择了“手机”这个话题,学生有手机但学校不准带手机,这个让学生爱恨交加的“手机”,使学生兴趣很浓。在讲“非公有制经济”内容时,我选择了我们衢州市的“不老神鸡”话题,学生也很感兴趣。

四、做好一种准备:投入。

决定上课后,李宏彬教授就开始备课。平时,他为大学生备课驾轻就熟,可给小朋友备课却让他犯了难。“大学里的教学有同定的模式,很多人都在讲这些课程,只要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好。但是,还没有人给小学生讲过经济学,没有现成的课件可以利用。”?既然没有现成的,那就只有原创,做第一人。于是,李宏彬教授花了平时两倍的时间来准备这一节课。

根据社会经济学的普遍原理,正常情况下,有成本的投入,就有利润的产出;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同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上,要想有效果的产出,就应该有教学成本的投入。而教学成本的投入,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备课投入。或许你会说,李宏彬教授花了两倍的时间来备课,但他备的是一节公开课啊。的确,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如果要上公开课,就要多投入备课的精力。对于平时的常态课,就我行我素,甚至不备课,凭经验上课。这有违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对于《经济生活》的教学,要让高一学生受欢迎,就应该认真对待常态课,要花时间、花精力对待每一节课,让常态课变得非常态,让学生对政治课有期待感,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成就感。

总之,要让《经济生活》受到高一学生的欢迎,就要做到抓住生活主题、选择体验方式、明确兴趣目标、做好投入准备。这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只要教师有信心、耐心和责任心,我相信《经济生活》课也会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

高一政治小论文范文

“政治学”与“政治哲学”

摘要:政治学和政治哲学,都是以相同的社会政治生活为考察起点的理论体系,但是,对政治现象事实性与价值性的不同侧重决定了它们的分野,并最终彼二者各自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关键词:政治现象;政治学;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1、政治与政治学的产生。

“政治”这种现象很早就产生了,在奴隶制社会就有过相关描述。《尚书》里说“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则有“掌其政治其令”,《管子》中有“政治不侮”一说等等,当然,中国古代语境中的“政治”与现在所使用的“政治”在含义上显然不尽相同。在儒家学派的著作中,政治和道德始终是结合在一起论述的,它们在价值追求和功能上相差无几。西方学界一般认为,“政治”是从希腊字poli和politi。eia(国家)逐渐演变而来。英语里将这个词的转而翻译为polities,因此,在词源上讲,“政治”讲的是城邦中对于公共事务管理或统治的意思。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将“城邦的正义”、“国家的善”作为主题,通过苏格拉底的辩论,阐明了理想的城邦应该是一个善的城邦,它应该拥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的美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而城邦就是为某种善业的社会团体。不难看出,在古希腊的文献中,“政治”这个概念的主要含义就是最高的善,就是实现正义。因此,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政治和道德、伦理等范畴都在同一个意义上被思想家们所使用的,它们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知识、美德、正义等善的理念,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没有被区分开来。

从政治思想的发展史来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从概念上最早对政治学概念进行界定,他在书中认为“研究最高善的科学就是政治学”。尽管他的政治观还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但亚里士多德当之无愧为开创政治学的“鼻祖”。而真正使政治学从与哲学、伦理学的交织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当属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他的《君主论》开辟了政治学发展的全新时代。与古代学者不同的是,他不再从哲学上去揭示政治的本质,而是把政治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独立现象加以界定说明其内涵、特征、意义,在他看来,对权力和权术的支配是政治的本质。因此,马克思认为马基雅维利从“近代的其他许多思想家谈起,权力都是作为法的基础的,由此,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其他没有别的了”。

2、政治哲学何以可能。

正如政治哲学在形式上囊括了政治、哲学两门大学科一样,厘清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我们理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能够为政治共同体提供政治价值(善、正义、德行),使当权者依据政治价值制定出良好的法律,维持社会秩序,让人民过上稳定的、秩序井然的生活。同时,哲学也是需要政治学的。哲学不仅探究政治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知识,而且需要政治学为哲学活动的合法性进行辩护,需要在政治上为把哲学理念转化为现实提供条件。

以希腊半岛和地中海东岸为核心的“希腊世界”长期沉浸于神秘自然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出现以及自然法传统奠定下来之后,哲学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最初。研究对象多是自然世界的事物,后来便应用到这种方法来研究人类的思想精神。一般的哲学家到了此时,开始集中讨论人生意义,分析人与人,人和宇宙的关系;推而广之,伦理的观念被运用到希腊的社会政治情形上去,于是,最初的伦理国家观、是非善恶标准等问题就成了希腊哲学家们终身辩论的事业,这是政治哲学得以存在的逻辑起点。

一种学说,只要能够代表一种时代的思潮,就不是凭空杜撰;研究必然存在一个对象,背后必然存在一种研究背景,由此,构建起一种学说成为可能。政治哲学的产生亦是如此。环境变迁,固有的风俗习惯、祖先留下的老旧经验,已经发现了不足以适应当时需要的一些弱点,因此产生研究的需要:它的缺点在哪里?什么方法才是最好的?有什么方法可以代替吗?当这一类批评形成趋势出现时,政治哲学便应运而生了。它的对象和背景,便是当时政治社会的情形,和时势思潮的状况。因为政治情形的扰乱是发生政治哲学的原因,故政治哲学的发生,不但是在有了政治制度之后,且是在政治制度成为困难问题之后。

而政治哲学最早在希腊得以萌芽、甚至一度繁荣,主要得益于希腊政治变迁、思想动荡以及专门能够从事思辨工作的公民团体的分化。具体说来,有三层原因:第一,政体变换。亚里士多德为写作《政治学》考察了希腊数百个城邦仍然难以穷尽,足见希腊地区城邦数量之多。在这么多的城邦中间,君主、贵族、专制、平民四种政体的频繁交替并不鲜见,正如威洛比所说,政治的成功带来了政治的危险;平民的政治进步,带来了行政方法的退步,外交知识的匮乏;哲学思想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伦理的无政府理想。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愿景,与遗传的风俗制度、道德伦理混合在一起不断冲突、交织,你争我辩、你是我非,客观上为政治哲学提供了研究材料。第二,民治盛行。平民议会、人民法庭等等机构的设立,使希腊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要想以自己的能力夺取权势,就必须擅长政治议论。这种自由辩论的市场,造就了哲学家高水平的辩论技能。第三,希波战争。这场战争给希腊思想自由带来了极大冲击,进一步启发了民族的自觉,“大家都觉悟救出希腊危险的‘是人类不是上帝’”,从此,人本主义逐渐冲破了宗教的篱笆,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得到进一步确立。

由上可见,从产生根源上来讲,无论是哲学、政治学还是政治哲学,都是古希腊哲学家们基于希腊政治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反应,从主体上来讲,哲学家们既表达了哲学上的价值追寻,又展现了政治学上的制度追求,价值分析、道德分析、事实分析同时交集于他们的思想之中。对规范性与事实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追求,形成了政治哲学的特殊语境。因此,只有将政治哲学放到哲学、政治学共同的视野中,才能进行准确定位。政治哲学既是政治学,更是哲学,从政治学、哲学两个维度共同对人类世界进行现实关怀,最终造就了政治哲学。

3、差别之辨析。

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和政治哲学都有各自的话语体系与理论规范。下面从五方面具体阐述。

3.1研究对象。

政治学作为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门科学。上世纪80年代,政治学恢复之初,关于其研究对象曾有过热烈的讨论,较为代表性的观点有这么几种:一是国家学说、政府的具体机构以及实行革命与专政的理论策略等:二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关系、政治形式、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三是国家,包括国家的一般理论、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活动以及与国家有关的一切政治力量、政治活动、政治关系等;四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中心的一切政治关系的总和;五是不限于国家问题,凡是一切政治现象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综合以上,可把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上来讲,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上来讲,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哲学扎根于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它的研究对象是政治价值和普遍性的政治原理,或者说,政治哲学提供的是关于现存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以及未来政治生活的导向性知识。这个研究对象,非一般哲学所探讨,亦非政治学这种具体科学所探讨,因此,它主要研究的是政治价值问题,并为社会的政治生活建立规范和评价标准,具有事实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性。

3.2学科意义。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能直接地强烈地促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作为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特别要求政治学联系现实实际。政治学这种强烈的实践性和现实性使得深入开展政治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推进政治学研究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公平正义等价值目标的实现与否,则是政治哲学这门学科提供给我们的重要线索。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更提供的是一种规范理论,从而为社会政治生活建立规范和评估标准。

3.3社会功能。

政治哲学形成于对人类政治生活核心问题——人民根本利益的认识及相应政治形式的形而上探索。人民根本利益即人民——特定政治社会的社会基本成员——所需要的政治,最初形态为现实生活中没有而人民又迫切需要的形而上存在。使人民所需要的政治成为现实中的政治,涉及人类多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政治哲学只是其中之一。政治哲学的社会功能是发现、论证时代所需要的政治规范与政治价值,政治规范将现实中没有而又“应有”的政治关系确定为政治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为政治社会奠定基础。而政治学则是为社会的构架提供更为直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3.4学科特点。

政治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要求的一个中心点,就是关注权力,特别是关注国家权力,研究权力的构成、运作和特点。而政治哲学则更多地关注价值的“应然”。用学科的价值性与事实性统一的观点来看,政治学更多地关注事实性,而价值性是政治哲学更多关照的地方。

3.5学科地位。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一方面,从关于政治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政治学本身实际上包含了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两部分;另一方面,从哲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哲学包含了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等多个维度。这启示我们,把政治哲学和哲学、政治学等基础学科、一级学科放到同一层次来看待是不妥当的。因此,承认政治哲学是哲学、政治学的交叉或是分支学科,是比较客观的。

高一政治小论文范文

坚持两人独立评卷,评分误差在5分(含五分)之内,按平均分计算;评分误差在6分(含6分)以上者,由评卷组长审定。2、凡政治观点正确,能联系材料,字数在350字(含350字)以上者,起评分为18分。字数少于350字者,每少50字,在原得分基础上扣除2分。3、政治观点错误的,本题0分。但须由阅卷教师和阅卷组长三人以上审定,并在错误的政治观点下划线标出。4、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有独到见解的,可在原得分基础上酌情加分,最高可给满分。但须由阅卷教师和阅卷组长三人例文:

掌握临场窍门。

在考场上要想超常发挥现有水平,写出优秀的政治小论文,必须重视应用以下小窍门:

1.端正思想,化解紧张。

中考时,考生因精神极度紧张而损失惨重的现象屡见不鲜。考生应正确对待,端正思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考生可改变答题顺序,先抓政治小论文这条“大鱼”,稳定情绪,化解紧张。

2.把握时间,提高效率。

合理配置有限时间,提高答题效率,也是临场时必须注重的。写作政治小论文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首先列下提纲,快捷布局,打好腹稿,然后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3.字数足够,篇幅适度。

政治小论文既不能篇幅过长,画蛇添足,也不能字数太少,不合要求。有些考生忽略了这点,写到接近标有400字数码的地方就结束全文,这是不妥当的。虽然按方格算已经400字了,但除去段落之间的空格,文章远少于400字。因此,行文前应精于安排,最好写到标有400字数码以下三行左右结束全文,这样才不至于因篇幅太短、不合要求而影响成绩。

4.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工整清晰的字迹、整洁干净的卷面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能让阅卷人员获得较好的第一印象,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得分。因此,字迹不求优美,但求工整。卷面更要保持整洁,万一出现错误,用笔轻轻划掉就是,切不可乱涂黑疤,一错再错。

高一时事政治论文【】

[内容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新的世纪必须把握住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必须寻找自己发展的独特之路,同时也应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除了要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外,还必须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制定出合理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保持自身政治制度的活力,为探索出一条渐进的政治改革之路而不断努力,首先应为政治制度合理定位。这些定位具体表现为:必须有坚定而明确的立场;必须清楚自己变革的动力;必须掌握不变与可变的边界;必须具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

[关键词]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层次改革开放。

人类的脚步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她除了一如既往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外,必须考虑政治制度与之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为了保持和发挥政治制度的活力,必须不断地寻求一条适宜的渐进变革之路。但是,在风云变幻的时势制约之下,应首先为政治制度进行合理定位,从而明白自己发展的起点及其空间。在我们看来,这些定位主要体现为:

一、必须坚持自主的生存和发展的逻辑。

追溯历史,晚清政府之所以陷于一条被动的、曲折的、代价高昂的生存和发展道路,就在于没能够掌握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坚守自主的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在我们看来,这首先集中表现在处理中西之关系上。晚清政府以奕訢、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变革哲学,这就是著名的"中体西用"。在此哲学的指导下,晚清政府先后进行了诸多改革。但不幸的是,甲午战争后使清政府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它的信誉与权威也近乎扫地。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政治制度领域。随着戊戌变法的失利和新政运动的受挫,这种不成熟的改革又草草收场。原本想借新政运动来粉饰衰败的王朝气象,但是苦难深重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旧制度的折磨,辛亥革命便将之送入历史的垃圾堆。这说明拿西方文明为富强工具的急功近利作法,并不一定能赢得民众的认同。再者,即使它找到了自己腐败的政治痼疾之因,由于它的变革始终停留在维护君权独尊的一元化思维模式中,没有给民众提供应有的政治参与空间,也只能接受夕阳西下的命运。其次,表现在处理古今之关系上。晚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不过是认为自己的历史传统具有至上的优势。而今天所承继的历史传统是来源于先人的,这又启发了清朝的统治者们,必须坚持崇古贬今的主张。而所谓的"今",主要是指从国外传入的东西。即使不完全排斥"今",他们也会拿一些托辞来抬高自己,比如"西学中源说"。不论是"中体西用",还是崇古贬今,都是想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为本位。以自己的发展为本位自然是对的,但是不能走教条主义的路子,必须坚持变革的逻辑和合乎时代潮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后,也面临如何处理中西古今关系的问题。可以说,我们之所以今天能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的生存和发展道路,也是在探索处理这些关系的恰当方式的长期过程中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来处理中西古今关系。这些原则,总的来看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但是具体执行起来,也不免出了一些差错。例如,在意识形态处于论争和对峙的时代,我们对西方文化尤其是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持敌视和批判的态度,因此对所谓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或民主党派进行改造,导致我们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知之不多也知之不深;由于对西方市场经济的无知,在发展国民经济时一味地排斥或者取消市场,不要商品经济;由于憎恨封建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改造与打倒的态度,具体表现为"“”"期间的"破四旧"。以上种种,可以说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决该问题的指导方针。不过,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比如,由于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的认识不清,直接影响了如何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延误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步伐;由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具体实践时把经济作用过分夸大,导致对教育的忽视,对中国公民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视不够。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以创新精神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指针,无疑为我们解决中西古今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这就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在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的过程中,必须有选择地吸纳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实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思想创新,中国共产党也才能真正成为先进的社会文化、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最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才能早日建设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国家。

综观上述,我们必须在变动不居的世界形势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特别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要解决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认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始终是当代中国本位性的主题。

二、必须义无反顾地继续进行改革开放。

我们认为,改革开放的限度是指改革开放必须在一定的框架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来进行。所谓的"一定框架",是指由根本的制度、基本的原则和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政治社会总格局;所谓的"一定的社会背景",是指不能脱离现实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要打开局面和顺利推行,必须首先认识到中国政治社会的总格局和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一般而言,在当代中国,我们所说的根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基本的原则和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原则)、社会主义道路(方向性原则)、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原则)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思想,也即最高意识形态)。这些根本的制度与基本的原则和思想,是改革开放迈向正确的轨道和方向的保障,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法宝,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支撑。在清楚了改革开放的限度后,我们还应知道,改革开放的范围是受制于改革开放的限度,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限度规定了改革开放的可能空间。改革开放的可能空间,既不可以随意扩展,也不能任意突破。它是指对基本的制度和具体的工作制度的改革开放。这些基本的制度和具体的工作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与基本原则和思想的体现,它是根本制度与基本原则和思想的合法性证明以及强有力的系统支持,而不是超越与背叛。

明确了改革开放的限度与范围及其关系,这对于我们树立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以及世界意识,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我们必须对改革开放有更深入的认识。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愚昧、落后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一般而言,越落后、愚昧的国家越怕改革开放;越不改革开放的国家就越落后、愚昧。同时,越不改革开放的国家,它就越难适应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冲击。这既是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其次,改革开放必须是真改革、真开放。改革不能走过场,不能大搞形式主义;开放不能流于表面,必须全面深入地学习借鉴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再次,必须警惕盲目的排外主义和盲目的拿来主义。盲目的排外主义,导致的是闭关锁国,是愚昧落后;盲目的拿来主义,导致的是民族虚无主义,是集体信仰与记忆的丧失。最后,改革一定要成为开放的前提,并且保持二者的统一性,开放必须有效地推进改革。也就是说,改革与开放一定要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两翼。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在改革开放的限度与范围的双重制约之下,探寻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在我们看来,正确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前途;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决定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生命力。

三、必须明确自己不变与可变的边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既然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大环境,它的不变与可变的边界,也必须在此环境下来确定。换言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命运必须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前途联系与协调起来。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变与可变的边界呢?要分清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变与可变范畴,必须对政治制度系统有一个层次划分。在我们看来,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本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基本制度,第三个层次是具体工作制度。[1]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居于第一位的,第二、三层次是居于第二位的,它是从第一个层次派生出来的,是受制于第一个层次的。

根据我们对政治制度系统的层次划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变,就是指坚持根本政治制度的不动摇。这里关键要搞清楚什么是根本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些根本政治制度决定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它才能为自己的生存与革新提供根本的保障。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可变必须在其不变的前提下来进行,也就是这种可变必须在根本政治制度的指导下确定自己合理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可变指的是执行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包括规则、程序、方式)的可变。在今天的中国,贯彻这些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主要指的是哪些呢?一般来说,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选举制度、监督制度、自治制度等及其相应制度的实现规则、决策程序和运行方式。这些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它是由中国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本位性决定的,更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精神的现实反映。但是这种发展性与开放性决不能不顾中国的国情,也不能摆脱根本政治制度的限制。

另外,对于一个根本政治制度本身而言,它还可以做出三个层次的划分。我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就中国整个政治制度系统而言的。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来看,处于第一层次的根本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它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邓小平曾指出过:"如果搞得不好,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2]处于第二层次的基本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的干部制度、党内生活制度。这些制度是规范机构运作与党员行为的法定程序和有效规则,它们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处于第三层次的具体工作制度包括党委会及其会的议事规则、决策方式及程序等。这些制度是维持各级党组织日常生活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

[3]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三个层次,我们就自然清楚了这一制度哪些是不能变的,哪些是可以变的,即使是可以变的,也必须分出轻重缓急。比如,现下我们说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化,这首先是针对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来说的,其次也包括其他参政党。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化?我们如果清楚了我们政党制度的三个层次,就自然会把改革的重心放在第三个层次,第三个层次的改革做好了,我们才逐渐改革第二个层次,不管是改革第三个层次还是第二个层次,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其实质就是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地提供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治理中国社会的合法资源。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是要不断改良中国的政治生活,是要建设更加完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此,它就必须在不变与可变的双重约束下,不断地寻求自己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及其合法空间。

四、必须具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坚定的立场上,确立自己发展的起点,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发展的动力,在不变与可变的制约下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她还必须随时保持一种高度的防范意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方方面面的挑战与威胁。这些挑战与威胁既有正面的和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和消极的。笔者在这里主要考虑负面的和消极的一面。它又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大做文章,进行有意的非难;另一类是利用国内思潮变化的动向,拿一己之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制度来任意评判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故意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就第一类来看,典型的做法是许多别有用心的人拿官员腐败问题来非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认为,官员的腐败并非中国今天独有的现象,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我们决不回避这个难题,必须竭尽所能地解决它。但是我们决不抱持一劳永逸的姿态,更不能存有彻底解决此问题的天真想法。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必须放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环境下来应对,它要求我们去改革我们的政治制度,而不是要全盘否定我们的政治制度。对政治制度的改革,关键在于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是一个稳妥展开的过程,我们决不能草率行事。它要求中国必须有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和高度责任感的政治家领导集团,必须有一大批学识渊博和见解独特的政治学家群体,必须有庞大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真诚爱国心的中国公民群体。

就第二类来说,典型的做法是拿西方民主政治价值观和民主政治制度来剪裁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有一个理智的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各个国家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在我们看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达,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它不能离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适用边界。同样,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也是特有的历史和现实之产物,它自然也有自己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因此我们不能任意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来剪裁、批判、取舍中国的政治制度。那些企图使西方的民主政治价值观普世化的人,不仅是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亵渎,也是对自己政治理念的滥用和不尊重。对于西方国家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时常用上述办法来攻击中国,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理性判断,不要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不能成了满足别人的野心和阴谋的工具。

对于上述两种做法,我们必须有清醒的态度,即那些借着诋毁中国官员腐败之名,根本否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那些借着颂扬西方民主政治价值观之名,彻底抛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行径,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防范意识,在未来的意识形态较量中,站稳自己的立场,看准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道路。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了新世纪继续保持与发挥自己的活力,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定位:在坚定的立场上,确立自己发展的起点;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发展的动力;在不变与可变的约束下,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随时保持一种高度的防范意识。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已无法去先天地选择何种政治制度,但是改革这种制度却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而上述合理定位,就为我们改革政治制度支撑起了稳固的平台。

注释:

[1]如何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笔者采取的划分,主要借鉴了国内学者郭定平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要素所作的三个层次划分。见郭定平著:《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9页。也就是说,笔者认为对政治制度要进行层次划分,必须从制度外和制度内两个方面考虑。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03页。

[3]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要素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指什么,学者们也没有一致意见。笔者采用了王邦佐先生的观点,见王邦佐等编著:《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122页。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3]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三个层次,我们就自然清楚了这一制度哪些是不能变的,哪些是可以变的,即使是可以变的,也必须分出轻重缓急。比如,现下我们说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化,这首先是针对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来说的,其次也包括其他参政党。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化?我们如果清楚了我们政党制度的三个层次,就自然会把改革的重心放在第三个层次,第三个层次的改革做好了,我们才逐渐改革第二个层次,不管是改革第三个层次还是第二个层次,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其实质就是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不断地提供中国共产党执政和治理中国社会的合法资源。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是要不断改良中国的政治生活,是要建设更加完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此,它就必须在不变与可变的双重约束下,不断地寻求自己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及其合法空间。

四、必须具有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坚定的立场上,确立自己发展的起点,而且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发展的动力,在不变与可变的制约下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她还必须随时保持一种高度的防范意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不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方方面面的挑战与威胁。这些挑战与威胁既有正面的和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和消极的。笔者在这里主要考虑负面的和消极的一面。它又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大做文章,进行有意的非难;另一类是利用国内思潮变化的动向,拿一己之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制度来任意评判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故意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就第一类来看,典型的做法是许多别有用心的人拿官员腐败问题来非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认为,官员的腐败并非中国今天独有的现象,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我们决不回避这个难题,必须竭尽所能地解决它。但是我们决不抱持一劳永逸的姿态,更不能存有彻底解决此问题的天真想法。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必须放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环境下来应对,它要求我们去改革我们的政治制度,而不是要全盘否定我们的政治制度。对政治制度的改革,关键在于基本制度和具体工作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是一个稳妥展开的过程,我们决不能草率行事。它要求中国必须有一个具有高度智慧和高度责任感的政治家领导集团,必须有一大批学识渊博和见解独特的政治学家群体,必须有庞大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真诚爱国心的中国公民群体。

就第二类来说,典型的做法是拿西方民主政治价值观和民主政治制度来剪裁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有一个理智的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各个国家政治价值观与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在我们看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达,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它不能离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与具体国情,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适用边界。同样,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也是特有的历史和现实之产物,它自然也有自己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因此我们不能任意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来剪裁、批判、取舍中国的政治制度。那些企图使西方的民主政治价值观普世化的人,不仅是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亵渎,也是对自己政治理念的滥用和不尊重。对于西方国家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时常用上述办法来攻击中国,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理性判断,不要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不能成了满足别人的野心和阴谋的工具。

对于上述两种做法,我们必须有清醒的态度,即那些借着诋毁中国官员腐败之名,根本否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那些借着颂扬西方民主政治价值观之名,彻底抛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行径,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防范意识,在未来的意识形态较量中,站稳自己的立场,看准自己的方向,走好自己的道路。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了新世纪继续保持与发挥自己的活力,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定位:在坚定的立场上,确立自己发展的起点;在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探索自己发展的动力;在不变与可变的约束下,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随时保持一种高度的防范意识。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已无法去先天地选择何种政治制度,但是改革这种制度却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而上述合理定位,就为我们改革政治制度支撑起了稳固的平台。

注释:

[1]如何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学者们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笔者采取的划分,主要借鉴了国内学者郭定平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要素所作的三个层次划分。见郭定平著:《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9页。也就是说,笔者认为对政治制度要进行层次划分,必须从制度外和制度内两个方面考虑。

[2]《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03页。

[3]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要素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具体指什么,学者们也没有一致意见。笔者采用了王邦佐先生的观点,见王邦佐等编著:《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122页。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作者:颜德如王连伟。

高一政治论文范文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进,但是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逐渐悬殊,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调整和认识上的偏差,造成改革在生产关系的规律上出现了错位或不到位,逐渐形成了人民收入分配混乱、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

我国的收入差距现状。

首先,垄断性的生产和服务行业制约了经济的公平竞争,导致了人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市场经济要求一些经济要素在公平竞争中参与分配,实现合理的分配关系。而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一些垄断性的生产和服务行业,凭借对资源垄断的优势,形成了不合理的垄断收入,体现为这些行业的职工收入奇高。

作为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因为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仅在2008年就增长了一倍多。垄断行业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倍。一方面是普通工人工资收入偏低,另一方面是垄断行业职工“肥得流油”。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的工农业剪刀差的问题,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改变。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不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翻倍上涨,导致农民来自农业中的经营收入增幅不断下降。另外二元制的体制制约着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市场结构功能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民参与市场发展的成本费用较高。没有市场意识,没有市场信息,产品的质量较低,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

再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扭曲效率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平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体现了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着追求效率的同时把公平也要放在重点的位置上,而不是忽略或者不重视它。现实生活中注重了效率、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极少部分的人和地区拥有了绝大多数的收入和财富,显然是失去了公平的原则。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奢侈品消费近两年却增长22%,上升至世界第二。这种现象导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悬殊,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从整体大氛围来看,缩小收入差距的方式是多元的。

比如说,改进垄断性生产和服务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垄断行业工资调控制度和政策,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加大税收“提低、控高”的调节力度,根据现实情况改进个税起征点、超额累进税率和层级。提高消费征税税率并扩大征税范围,加快试点推广物业税,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等。在税法税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个人收入的不合理差距就可能得到有效控制。

以及加快东西部区域协调政策,缓解地区间人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杠杆来均衡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地区协调发展政策方面给予中西部以适当倾斜,使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互补,协调发展。国家应给西部落后地区基础建设以重点资金投入,为这些地区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还有,也可以应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人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加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次分配更要注重公平,加大对低收入者的保障制度,加快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建设,提高城乡居民贫困线,切实保障低收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三次分配,发挥慈善机构的作用,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实现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的稳定转移,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究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还需要国家和政府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政策,遏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高一政治小论文范文

相对于前面所说的画面情景而言,文字情景不免会有点枯燥。但是文字也可以组成笑话,如何让严肃的思想政治变得有意思呢?例如在课件中可以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某公园玩,公园门口贴着“单人150元,携带小孩打半折”的优惠,小明的爸爸掏出225元准备买三张票,钱递给售票员,可是售票员说钱不够。小明听了跟售票员理论:“不是带了小孩所有的票就半价出售吗?”售票员说:“是小孩打半折。”小明于是不准备买了,售票员随即就破口大骂:“小孩笨家长也跟着蠢,不买别站在这边,没钱也来玩,妨碍我做生意。”在他们理论的过程中,售票员发现他的手机不见了,于是理直气壮说是小明他们偷了,还叫来保安要搜他们的身,小明的爸爸说:“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们偷了你的手机,你这样恶意毁谤人是不对的。”售票员说:“不把手机拿出来就别想走出这个门,再不交出来我就叫人把你们的手砍了。”面对令人发指的文字材料情景,学生们想必争着想替小明他们出口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如果你们作为小明家人的律师,上述售票员的言行侵犯了小明家人的哪些权利?”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来回答上述问题。除了情景对话题目外,还有幽默小品、案例等都是文字材料情景。这样有针对性的情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去找出文章的重点,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为日后做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凡事讲究适可而止,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能一味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去教学而忘记了教学的传统。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仍然要回归课本,多媒体所提供的情景教学毕竟不能够代替书本,如果滥用或运用不当,反而会造成学生忘记了本来的学习方法,以至于多媒体课件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所以多媒体教学要把握好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书本和多媒体之间灵活转变而不忘记学习的本质。虽然多媒体帮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但是老师不能一直控制着多媒体,教师的引导作用还是要发挥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对课件中的知识点关键部分做适当的点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老师动起来学生才会跟着动起来,并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主动地去学习。

总之,运用情景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大改善,但是要合理运用情景化教学的要求是很高的,这对政治教师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最佳作用,在规定的课程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政治论文

一、提出论点。

这是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字左右字即可。

针对具体的材料或命题,开门见山,三言两语,直接点明中心论题,揭示出本质性的问题。

二、分析问题。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干”,一般为1-2段,250字左右。

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有理有据,深入本质的分析,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三、解决论题。

这是小论文的“腹”,一般为一段,100字左右。

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尽量能有所创新。

四、联系实际。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尾”,一般为一段,40字左右。

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是政治小充分认识不可缺少的部分。

时代赋予青少年继往开来的使命。

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用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和憧憬,号召大家为之拼搏、奋斗是我们的责任。

总之,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主题,联系实际,充满感召力。

范文。

论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我们知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有的人却据此认为,讲自律,就是约束了自己。

也就限制了自由;讲自由就不应该有自律它们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他们不懂得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由离不开自律,自律保障着人的行动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们都放过风筝,美丽的风筝随风起舞,似乎在空中能够自由的飞翔。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都由一根线索来约束着,这根线就是纪律。

纪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正常地活动和生活的约束力量和条件。

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你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来约束,肯定会妨碍和侵犯别人的自由和权利。

反过来也一样,你的自由和权利也会受到别人的妨碍和侵犯。

比如,对学生吸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

确实,是否吸烟是你的自由,但作为中学生,却违反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妨碍了别人享受清鲜空气的自由。

诚然,吸烟是个小问题,但许多青少年当初就是在类似的小问题上放纵稳步自己,目无原则,最终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抱恨终生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维护共同的生活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人们就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自觉地遵守了纪律,也就做到了自律。

那么对于纪律的约束力,我们就是否会感到不方便呢?就像游泳好手在水里感到自由自在一样,不会感到水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一个养成了自律习惯的人,不会感到纪律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

他对纪律就会自觉自愿、乐意去遵守;对违反纪律的现象则不能容忍。

这也叫“习惯成自然”。

综上所述,自律和自由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政治论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像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初祖到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乃至世代持久发展的结晶,是复杂时代的精神需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

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曲折而始终坚如磐石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使我们加强了自身的理论素质。

政治论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初步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艰辛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丰富多彩,并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美离不开物质基础。一定的美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美是一种感人的形象,是真与善的升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许多事实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便自然环境很好,如果社会经济建设搞不好,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要啥没啥,人们成天为生存而发愁,社会也不得安宁,这样的国家就谈不上美丽。

当然,这样讲也并非是说,一个国家只要经济上去了,国家就一定美丽了,事情也不是那样简单。国家是一个整体,其美丽与否,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综合而成的。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整体,社会才会富有活力,才能给人以美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塑造美的人格。

世界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人才是最可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是说,人是关键。而人的价值又决定于其自身素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给人以美,就在于它成为做人的基础,并且通过基础与精神情感的融合,转化为一种理性与德性,成为人的行动的指针,这就更为可贵。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把塑造美的人格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人格是构成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因素的综合体现。一个具有美的人格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积极向上、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自觉按照自己的人格要求做人行事。

美丽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标志,有人把“美丽”与“漂亮”说成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一般说来,“漂亮”侧重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美丽”则是事物的内在气质;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漂亮”容易短暂,花开能有几日红?而美丽则可长久得多。例如以一个人来说,处于青年时期,长相又不错,当然会给人一种漂亮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漂亮”就会渐渐失去;而如果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好学上进,不断充实自己,则会诚于内而形于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会给人一种美感。可见,从时间上说,漂亮容易短暂,而美丽则比较长久。做人不仅要注意漂亮,更要追求美丽。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当然离不开法治的作用。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法制与制度建设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好前进。

三、坚持和谐发展。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

和谐体现事物发展的平衡、协调、容纳,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将为实现当代人利益永续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留下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然看成亲密的伙伴,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国强民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如此美丽的中国,当然更可爱!

政治论文

摘要:初中生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讨现阶段,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不少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一、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1.生活同教育的关系。

现阶段,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不少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不错效果。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

一、实际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

1.生活同教育的关系。

生活与教育这两者之间,从某种程度上讲,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而言,教育通过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形成实际效果。目前,许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脱离了实际生活,更倾向于直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就忽视了学生对这些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学习效率造成了阻碍,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真实含义,仅能似懂非懂地死记硬背。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契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力作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思想政治教育对初中生的影响。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快速的阶段,也是其观念与素质形成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小学而言,初中生已拥有了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学习习惯。同时,社会上的各种事情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初中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外界不良诱惑与不良风气的`抵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与高尚的政治抱负,有效处理好众多家长与教师面临的问题。所以,将生活实际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实质性的引导和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使其拥有全面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

1.以实际生活情景导入教学内容。

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导入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珍惜新起点”一课内容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新学校、新同学、新集体的话题。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践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都抱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开始讲课时,可以先向学生询问一些与所教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进入学校已有一段时间了,对这里的新生活和新朋友都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什么新的规划呢?”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他们积极发言、认真听讲。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及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2.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教学情景。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借助实际生活现象导入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课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面对学生较难领悟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学会拒绝”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社会上的某些诱惑事件,让学生思考:当面对这些诱惑时,需要运用什么方式拒绝。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对于社会上许多诱惑以及不良风气的抵抗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甲同学邀请乙同学到网吧打游戏,乙同学并不想去。这种情况下,乙同学该如何拒绝甲同学?初中生迷恋网吧是很常见的生活场景,通过如此创设情景,让学生懂得如何拒绝不良诱惑。这样的活动方式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想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就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信息能让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抱有疑惑与好奇。但初中生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通过平日里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根据他们的疑惑与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以此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比如,在讲解“网络交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以“该不该与网友见面”为主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以收集多方面的素材。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就能懂得是否该见网友及其存在的风险。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理论知识,更能让学生接受,也使得思想政治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将时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暴力事件、恐怖事件,教师可以将其与教材中“生命与健康权与我同在”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以结合教材“我们维护正义”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还可以选择教材中“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等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辨析不良行为与错误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时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全面认知社会。

三、结语。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教师应从自身着手,树立生活化课程的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把思想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政治论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独生子女化,中学生的不良消费日益膨胀,有的甚至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

就龙岩市的中学生来说,“李宁”的上衣,“converse”的鞋子,“nike”的书包,“sony”的mp3……真可谓集名牌于一身。

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第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因此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名牌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龙岩城区,不少学生也马不停蹄地追赶起潮流。

社会上一些人把消费水平作为衡量个人尊严、地位高低的尺度,青少年又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各种畸形的消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腐蚀着青少年。

第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

孩子们,往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不懂得节俭。

而不少家长又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零花钱也无关紧要,再说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还有的家长认为给零花钱可以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不感到自卑,自然也就对孩子的零花钱疏于控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过多的零花钱可能让孩子滋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再加上缺少引导,使许多孩子不能正确使用零花钱。

第三、中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容易出现从众、攀比和求异心理。

一些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炫耀,吃、穿、用样样都要讲名牌;还有不少学生认为“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在这种从众心理作用下,不合理使用零花钱、乱消费的现象就更严重了。

第四、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如今,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对学生“智”的培养,却忽视了“德、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消费能力、生存能力等尚未得到重视。

尽管也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但由于内容不够新颖,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往往在学生中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极大地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许多学生有了零花钱,没有用在正经事上,而是花钱去网吧玩游戏,看一些不良的书籍、录像等等。

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还出现了精神异常。

如今,吃零食也成为学生消费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是初中生,一旦身上有了钱,见到喜欢吃的零食便会毫无节制地买。

据调查,龙岩市中学生零用钱的用途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买零食”。

一些学校的校门前就有不少卖零食及饮料的小卖部,周围还有很多摆地摊的卖些廉价的食品,许多零食并不符合卫生标准,往往都是一些“三无”产品,这样不但浪费了钱,还损害了身体健康。

其次,会逐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许多学生自以为有的是钱,对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珍惜,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比如,丰盛的午饭因为“没胃口”就原封不动地“回收”了;早餐的面包咬了一口就慷慨地留给了“垃圾桶”等等。

如果有人“介意”,他们会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花的是我自己的钱。

”但他却没有意识到,他潇潇洒洒所花的钱凝聚了父母多少的血汗。

再次,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导致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张。

中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差,看到别的同学有那么多钱,于是也向父母要。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很有钱,一些家庭的收入并不高,但是为了满足孩子,他们只好省吃俭用挤出一些钱来给孩子。

倘若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容易使两代人的关系紧张。

第四,也是最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家庭的生活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倘若现在过惯了奢侈生活,形成了一种错误的金钱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一旦家庭条件出现变故,无法面对现实,就有可能走上盗窃、抢劫甚至杀人的犯罪道路。

再者,同学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失衡。

现如今,中学生生日请客送礼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礼物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请客的花费也由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现在谁的手里要是没有零花钱,看着同伴经常买这买那,总是羡慕得很:要好的同学今天请了你,你却因为没钱无法回请人家,又尴尬得很。

这种羡慕、尴尬处理得好是幸运,若是处理得不好,带来的后果将不可想象。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金钱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人。

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问题上,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

在处理零花钱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把零花钱作为一种奖励手段。

比如,孩子做了一定的家务劳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给孩子一定量的零花钱作为奖励。

不但让孩子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还控制了其零花钱的数量。

第二、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第三、家长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听之任之,该控制的时候不能轻易放手。

当孩子做错事时要给予他应有的批评和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乱花钱的危害性,帮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要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观念。

花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

家长可在生活中,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教孩子学会理财,帮助孩子学会科学、合理地消费,同时加强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如购买衣服、鞋帽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从而逐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第五、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所有网吧的检查管理力度,创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消费环境。

合理安排消费是每个家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对待“钱”,是人生道德大厦中的一根重要支柱。

孩子对待消费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其成年后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要培养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总之,中学生的消费情况不容忽视!

政治论文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体现精神实质的政治意识文明可视为其内在的灵魂。正确地揭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对于研究政治文明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意识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观念形态。政治意识是一个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在内的人类政治意识系统。政治意识文明就是上述政治意识不同层面的进步状态。从构成要素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包括文明的政治意识形态、文明的政治心理、文明的政治思想和文明的政治道德。从价值取向来说,政治意识文明则是包括公平、公正、正义、理性、权利、义务、责任、自由、自主、平等、博爱、民主、法治等难以一一列举的进步的政治理念。

政治意识文明总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必然地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社会存在的变迁推动着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因此,研究政治意识文明不能脱离现实社会条件。罗素说过:“政治理想必须根植于个人的生活理想。政治学的目标就是要使个人的生活达到最优。政治家所考虑的应当是各式各样具体的人――男人、妇女、儿童――而不是别的或凌驾其上的什么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这个世界。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政治学的使命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必要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同时也要尽快提高公民的自主意识。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使“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列宁也特别强调群众的自觉性是国家力量的表现,他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且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就目前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政治意识文明发展的。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政治意识文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我们不能脱离经济基础来谈政治意识文明,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政治意识文明的独立作用。实际上,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古希腊、罗马,到基督教时代,直至现代的信息时代,其中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时代意识,而且这种时代意识制约着整个文明的发展。

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总之,在每一时期,在每一文化阶段,这种单一的‘内在精神’都制约着从道德、艺术、政治体制到哲学的全部形式。”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个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状态,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规范要求,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现,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之魂。

政治论文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社会现象,或者说是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钓鱼”执法。

“钓鱼”执法,英美叫执法圈套,这是英美法系的专门概念。

从法理上分析,这种行为指的是当事人原本没有违法意图,在执法人员的引诱之下,才从事了违法活动。

而在近期,在我国部分城市,却主要体现在交通方面。

具体表现为:一位由执法部门派出的“钩子”,“发生了紧急状况”,向私家车主“求助”。

车主动了恻隐之心将其搭载。

孰不知落入了一个圈套,因为不远处的执法人员,按照所谓的证据,将其定为“非法营运”。

然后“依法处置”,罚款。

这位车主自然是百口莫辩,除了“乖乖受罚”,哪有半点回手之力?这样的执法方式固然荒谬。

然而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却有许多这样的案例。

如在上海,一位私家车主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动了恻隐之心搭其上路。

结果,搭客拔了他的车钥匙,车外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他拖出,还把他双手反扣,卡住脖子,搜去驾驶证和行驶证。

对方告诉这位车主,他们市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要他交钱才能拿回车。

在各种压力下,最后这位车主交了一万元才取回车。

同样是在上海,另一位车主也是动了恻隐之心,却引来“非法运营”的横祸。

尽管他采用了“断指”的方式想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却也只是徒劳。

庆幸的是,最后他们一个采取诉讼的方式,一个采取向政府求助的方式,让法律还给了他们一个公道。

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执法者找出了诸多的.理由以示执法的正当性,但却掩盖不了实质上程序上的违法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驱动。

回顾类似行为造成的结果,发现在鱼钩上晃荡着的除了当事人,还有更大的鱼——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们的善良之心。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

政府能否自觉的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是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然而在“钓鱼”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却变成了违法者,引诱守法者违法。

这让社会对法律产生强烈的质疑。

而执法者的做法所影响的也不仅是这一部门的形象,更影响了法律的形象。

动摇了人们心中的法制观念和信心。

行政执法中的“钓鱼”行为,不但会让公众在守法与违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更是对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但是为何会有“钓鱼”执法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执法经济。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任何行政部门都没有权利私自处理罚没款,都要上交国库”,但各地财政一般会按40%到50%的比例将罚没款返还给行政执法部门,有关部门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还给各分支机构,此办法被俗称为“两次五五分成”。

这就等于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个人联手设套盘剥司机。

从这个利益链条中,我们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头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给交通执法部门经费或所给经费很少,不足以维持部门生存,而是寄望于其创收;中端是执法部门,执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创收得越多,单位提成和政府财政返回得就越多,领导和员工的奖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执法人员,单位又将创收任务分解给每一个执法人员,并与个人奖金、福利、考核、提职加薪等挂钩。

这样就在地方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之间结成了一个公权力与私利错位纠缠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体及其成员的目标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而且现在执法部门法治意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由于利益的驱动,更不把法律当回事,以致以罚代法屡禁不止。

“钓鱼”执法则成了执法经济作用下的必然产物。

在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下,“钓鱼执法”呈不断向社会扩充“执法力量”之势,提成机制让有关部门公然在社会上“招聘”大量“钩子”,也就是所谓的“协查员”乃至“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

他们败坏了“正义”和“正义感”的名声,使社会诞生出大量不从事生产性、创造性劳动的寄生虫,也使法律、公权力的公信陷于崩溃的危险边缘。

当“钓鱼”成为常态,社会的信任危机也自然会加重,互助友爱的美德将在“钓鱼”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执法者的“钓鱼”,守法者固然是那条鱼,法律、道德也同样是那条鱼。

“本车拒绝一切搭载求助,临盆产妇、车祸、中风、触电、溺水都不关我事,尤其是胃疼的!”这句话是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一句“最牛私家车标语”。

当然这无疑是网民们针对“钓鱼”执法的黑色幽默。

但是这或许成为了私家车主面对“钓鱼”执法的无奈之举。

不过,如果这样的标语出现在每一台私家车上,是否就表示,社会公德每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护的外衣,使那些社会上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

那么我国的民族精神中的“团结互助”,又该如后得到弘扬,得到发展。

而这种情况还有可能随时随地陷公民于危险与不安,甚至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钓鱼”执法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对人们法制观念的影响,实在太大。

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思索,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把“钓鱼”斩草除根。

政治论文

1.1注重实践性,贴近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

政治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日上生活息息相关。老版的高中教科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新版的教科书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创新思维的激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直提倡的政治路线,一味的重视理论,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就永远无法播种出现实的种子。马克思理论的传播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种子,如果没有列宁的十月革命,这次伟大的实践,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扬。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正是注意到政治实践性、生活化的重要性,而将老版的纯理论改为现在的与实践、生活的结合,这样不单理论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新版教材中,分为了四大必修模块,其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与生活的结合,如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这表明了对政治生活化的重视,对教材实践性的要求。

1.2脱繁就简,淡化概念。

新时期的人教版高中政治较老版在定义等死记硬背知识点上做出了很大改进,不再注重定义,而是将相关专业性强的定义形象化、生动化,避免了繁文缛节,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便于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价值规律、纳税人等专业性很强的概念在新人教版高中政治中已经被删除,一些概念如分红保险等概念进行了简易,这些方式不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突出了学习的重点。高中是普及基本知识的平台,而大学是对具体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学府,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到这个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程度非常重要。

1.3增加适量辅助文,开拓学生思维。

辅助文是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变动的内容,它通过举例或者拓展知识点,可以使相关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可以将有些不重要的知识点放入辅助文中,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疲倦感。例如将互补品概念列为了辅助文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对互补品这个概念有印象,又减轻了学生将其视为记忆知识点的难度。同时,辅助文这次修订注重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无相关性的缺点,能使学生与本节内容相联系,便于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2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变动的优点与缺点。

2.1选题变动的优点。

如上述所列举的变动方向,新时期人教版高中政治突出了政治的时代性,强化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减少了不必要的知识点和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增加适量的辅助文便于学生的理解。这些变动的方向有利于使政治的`发展随着国家的进步一同进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些优点有利于政治这门学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选题变动的缺点。

任何改革都存在其缺点,因此才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此次新的高中政治改革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可以负担,但也忽略到与初中与大学的衔接。例如经济生活部分里面的专业性词汇删减或者简化,没有考虑到初中的学习程度,不便于高中生对整片文章的理解程度,且与大学衔接不上,导致学生学业拉后。又由于大量的知识点被去除,导致知识不成系统,影响教学的质量。这些缺点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教材会越来越完善。

3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选题发生变动的方向是朝着时代性、生活化、易于理解、有利于开拓思维的方向发展。这次选题变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提高结合实际的能力,也体现出政治反应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所处的阶段这个特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较老版政治有很大的改进。虽然存在着缺陷,如缺乏知识的系统系,但是总体向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并且从当前教学的成果上可以看出这次改革选题变动的成功。因此,有理由相信教材选题的变动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样化。

政治小论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一——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思想政治小论文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讨人们关心的“热点”,热情讴歌改革,大胆抨击时弊,坦诚发表见解,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