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毕业论文提纲 >正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论文(实用18篇)

贸易是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以下是贸易合作的问题和挑战解决方案,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1.教学改革效果机制。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课堂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在考核中还应加上外贸实验、单证模拟训练、等方面的考核成绩。通过合理的学习成绩考核系统,使学生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且注意学习的过程,使学得的知识扎扎实实,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校企互动,请专家走进课堂。学校应根据所设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邀请有工作经验的外贸企业领导或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介绍企业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经验,,解答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3.改革教材内容、创新教材。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专业教材老旧,不能跟上时代和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鉴于这种情况,就要求国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核心开发校本教材。教材的内容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另外,校本教材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作为一名从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改革,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优秀人才。

1.建立国际贸易电子实验室。如在“汇票的使用”学习中,可组织学生模拟外贸票据使用的场景,学生分别饰演出票人、受票人和收款人等角色,模拟汇票的出票、提示、承兑、背书、付款或拒付、追索的具体票据行为,这样使学生在表演才能的同时,对汇票的使用流转过程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学生模拟操作过程中,教师同时做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外贸实习和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2.充分利用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在现实中,学生不可能天天与外贸公司打交道,学生在实习中也不可能对外贸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能实践。因此,利用电脑局域网,购买教学软件,在校内进行实践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学校应积极与外贸公司、海关、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联系,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会觉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不好学,其实大大的错误,比起公共课,我倒觉得这是门拣分的课,且不说没有那么多公式要记,连考试的时候,出题人也会或多或少地照顾大家呢,只是大家没有发现!

我自己做了1月和10月的真题,并把分值分布情况做了总结,奉献给大家,大家一定要好好看啊,这可是我几天的心血啊!

一、07年1月份的真题分值分布情况:

第一章:3第二章:3第三章:5。

第四章:13第五章:12第六章:0。

第七章:6第八章:9第九章:2。

第十章:13第十一章:3第十二章:5。

第十三章:12第十四章:11第十五章:1。

第十六章:0第十七章:0第十八章:2。

二、06年10月份的真题分值分布情况:

第一章:3第二章:3第三章:6。

第四章:12第五章:12第六章:0。

第七章:6第八章:9第九章:2。

第十章:15第十一章:13第十二章:3。

第十三章:2第十四章:11第十五章:1。

第十六章:0第十七章:0第十八章:2。

06年1月的我没做,因为我想借由上面的两套题说明一些问题,我也由做题中得出一些复习方法的体会。我说你听噢!

二、听课,很多人没时间通体看书,只想听听精讲,串讲,希望以此节省一些时间。如果你真的是一点看书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做也行,不过有一点,听的时候,一定要听出很多问题,听出的问题再去看书理解,这样才行,如果听了一遍精讲一个问题没有,那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你没有认真听,二是你不想通过考试。

三、做题,我们网站有真题,有模考,有阶段测试,我觉得题不在多,而在精,做一个题有一个题的收获才是目的,做对了这个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把握好了,那么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跳过这个知识点,为自己减负。做错了这个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理解好,或者是记的时候记混了,没关系,拿出来再记一遍,记的时候告诉大家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拿着笔,一边记一边写,写的时候也不要全写,只要把记不住的写下来就好。如:总贸易体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写的时候只要写个总贸易、国境就可以了。所谓,好记性不好一个烂笔头。不要小看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偶从小到大就是这么过来的,偶这么笨的人现在都硕士毕业了,相信聪明勤奋的你一定会更强的'。

四、复习的时候面不要铺太广,有些人做题,都做到,了,我觉得没必要,其实大家把最近的三套真题做好了看明白了就行了,做太久的题参考价值并不大,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无限的争取高分的战斗中吧!

五、学会总结,有些知识点,如果你第一次做题做错了,你可以改正,如果你第二次又做错了,你就得重视了,看看为什么老出错,就得想个招了,我告诉你一个方法:把它写下来,列个备忘录。等上考场的时候,估计你的备忘录也该有几十条内容了,这些是你容易犯错的地方,看一遍再进考场还有什么可怕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大家一定要自信,你想,你都不相信自己还能相信什么!自考不可怕,可怕是人不能战胜自己。其实大家既然选择了吃苦,又不是万里长征,短短的几个月通过一门课只是一种坚持的精神,就看你能不能熬过去了,如果我们能日复一日地辛苦工作,那我们就应该能够为了自己而努力复习通过这门课。

写得太多了,不好意思,都是有感而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多为我指正!谢谢!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最紧迫的问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突出高职特色,进行教学改革一直是一个难点。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方法。

1.目前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3.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4.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做老师,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使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5.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职业资格证书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社会考核,即是检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具有实用型人才类型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很多学校也没有制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的相关制度,导致学生只学课本,与职业技能相脱钩。

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选用合适的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目标。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

2.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首先,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做到真实型、典型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3.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4.狠抓教师培训,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5.推行“双证”教育制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双证”教育制度,即高职生通过二年或三年的学习,一方面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力。作为国际商务人才掌握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要与外国客户进行流利的磋商,同时也要缮制相关的英文合同和英文单据,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应使用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涉及到的国际惯例,应该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单据的缮制能力,使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1]陈莉。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5)。

[3]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200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方法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既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懂得实践操作。但事实上,学生更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所以,应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更好地学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思考。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考课。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对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既有很深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既要能分析国际贸易形势,又要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只有了解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这些特点,学生才能在学习、考试、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但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特点,从而使得自己在学习、考试、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进而收获甚微。

2.1学生重实践、轻理论。

如前所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先从古典贸易理论入手,发展到现代贸易理论,最后以实务部分结束。但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更感兴趣实务部分,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上课前,不提前预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认真听讲;下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最后结果导致考试时,理论基础薄弱,对于实务的分析显得单薄。

2.2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弱。

大学教师经过多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本身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十分扎实,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得得心应手。尤其是教师一般会研究某个领域中的某个方向,因此,对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教师的理论素养都十分扎实。对于实务部分的学习,多数教师也是从书本知识开始的,通过多看不同教材,比较不同教材的差异,总结出系统的实务知识。所以,多数教师的教学知识都来自于书本学习,来自于企业的很少。即使有时教师做和企业相关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最终运用也很少再回到企业。因此,教师缺乏和企业的有效沟通,也缺乏对于企业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认识。

2.3学生的实际操作课少。

大学学生上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际动手的操作课比较少。各个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良莠不齐,试验基地建设也鱼龙混杂。大学生每学期的课程,都在六七门左右,每个学期一共十七八周,每门课程都要先讲授理论部分,才能安排实践课程,所以,能分给实践课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大学本身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数量有限,通归到最后学生实际能享受到的实践课就是有限的。大学最后半年的毕业实习,也多流于形式。多数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多数只是为了应付毕业实习报告,实际并未真正用心实习。本科毕业论文也多数以网上查找资料为主,实际动手操作几乎没有。

2.4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形式单一。

大学课程一般以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为主,其它形式运用得较少。学生学习时,也多数是以课堂听讲、分析案例、和同学讨论为主,其它形式运用得也较少。这种形式相对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得学生只学会书本知识,不懂得如何运用,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5教师、学生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教师、学生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教师有评职称的压力,定期发表论文、申请课题,教师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忙不顾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只浮于表面,从高中的紧张学习中解放出来,学生更想释放自己的自由,对于课程的学习只求能够拿来应付考试,不求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想法,使得多数学生心浮气躁,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个文凭,不求真正学得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操作中,缺一不可。只有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操作。要想做好实践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适用范围很广的,有效地指导相关实践的思想。学好理论知识是学生做好实践操作的前提,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进行实践操作,才能事半功倍。基于前面所述,大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淡薄,教师应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好理论知识。

3.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多数是从高校中培养出来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十分牢固,但是跟企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导致教师自身对于实际的操作过程,也显得陌生。高校应多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让教师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每隔几年,教师应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高校之间可以建立相互交流机制。教师自己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多接触企业。

3.3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每学期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比较多,高校的实验室、实验基地比较有限,再加上学生还要保证一定课时的理论知识学习,所以,学生能够用于实践操作的课时就比较有限。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率地进行实践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学好理论知识。如前所述,理论知识是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学生前期将理论知识学得越扎实,后期进行实践操作课时,就越有效率。其次,学生相互之间可以模拟一些实际场景,进行实践训练。第三,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课下实践训练。

3.4教师、学生多种形式互动。

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以多样化。现在的网络、软件十分普遍,教师和学生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可以多采取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这样,教师学到新技能,学生学到新知识。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教师都可以进行尝试。这些新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事半功倍。

3.5教师、学生沉淀知识。

社会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学生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难免要受影响、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大家都接受快餐文化,短时间学习,短时间见效,短时间转入下一学习过程,没有了沉淀的过程。作为教师、学生,应该转变思想,静下心来,制定一个长期计划,不能投机取巧。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王瑞荣,魏艳秋,覃琴.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调查报告―――以浙江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分析为例[j].商场现代化,,(25).

[2]胡军伟.基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实践的探析―――评《国际贸易实务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8).

[3]黄燕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国际贸易术语章节的教学设计[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范文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全面参与到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来,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对外贸易依存度仅就已达70%以上,外经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扩展之势,按目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速估计,5年内国内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6万家,是现有企业的2倍,按新增企业每家需要10位外贸专业人才计算,就需要新增180万人,再加上现有企业的人员更新和扩招,市场对外贸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更大。

根据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所掌握的信息,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多为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技能人才,企业都要求毕业生持有国家职能部门统一考试取得的通用的从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工作,没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将不受欢迎和聘用。

上岗操作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及主要岗位面向,高职院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规、世贸组织规则;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和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及外贸英语口语等基本技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商品学、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报检、报关实务和国际货款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专业技能。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准绳,培养能干实事的顶班上岗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要能准确把握外经贸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适应职业岗位职责的变化,结合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的`变动和趋向,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实行动态的教学过程。

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就是外经贸企业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和该岗位对业务人员的职责和业务素质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各岗位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保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外经贸企业的工作岗位分工呈现越来越细化的趋势,以达到专而精的工作效果。现在的主要岗位分工有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检员和报关员等,这些岗位的职责就是国际贸易精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向。

证,就是国家商务部、海关、商检局等职能部门为外经贸企业提供服务,让有关企业能招聘和使用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的称职的人才,组织全国统一的各种从业资格证考试的措施,对通过了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颁发全国通用的证书,实施持证上岗的优选制度,从而保证了外经贸企业专业人才优化组合。作为国际贸易实务精品专业就必须依国家对有关从业资格考试达标为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从业资格的考试,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探析毕业论文

1、该门课程本身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是参照和借鉴现行的国际贸易惯例、通则、条约以及有关的国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涉外性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和良好的商务习惯,并主要借助英语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外贸活动。因此,在该门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分离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兼备外语能力的外贸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目标定位于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外贸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商务应用能力。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相结合的运用能力,可以解决外贸和商务操作的实际问题,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我们通过引进国外最新的该门课程原版教材,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等,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的内容以及体系进行重新的整合。此外,开展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为了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常会更加积极地编写和制作有特色的教学课件、教辅材料等,进而推动该门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改革和创新。

1、教材选择的困难。

目前,市面上真正具有学科特色且适用于的《国际贸易实务》授课的双语教材不多,而且数量有限的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正宗的外语,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其针对性不强,价格偏高而且难度过大,教材内容也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这样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吃力,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更多是将之前的中文版简单的翻译成英文而已,在语言的使用上并不地道,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此外,仅有教材而缺乏其他的参考书籍,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

2、教学方式欠佳。

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不足以及受传统外语授课方式的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译代讲”,更多是将精力投放在对原版教材的字、句翻译和讲解上,从而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使得双语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程。此外,在双语教学中盲目加大英文授课比例,使得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授课内容,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受到重大影响。

3、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比较低,尽管已经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但是听力水平、理解能力、词汇量等还是非常的欠缺,而且课程中出现的专业词汇更是他们难以理解的,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目前的教学状况是,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能很好的将英语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学习;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在短期内无法快速的提高英语水平,因此难以与课程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将会受到挫伤。笔者对所处高职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示赞同;而超过60%的学生表示难以接受。显然,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4、师资力量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授课的顺利开展,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或英语能力都不能胜任双语教学。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多数讲授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尽管他们的专业水平高、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但英语的运用能力相对欠缺,难以用英语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他们的外语水平距离双语教学还有一段差距;而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具有很强的外语授课能力,但他们不懂得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要求。所以师资问题是阻碍双语教学开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障碍。

1、大力培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强弱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培养和加强双语教学师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选派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通过国内培训或国外进修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双语授课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二是“请进来”,即积极引进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或在外贸领域专业人士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利用他们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水准,通过辐射和带动,帮助双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重视学生英语程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为了让双语教学可以顺利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极其必要和关键的。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加大基础英语、公共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函电等公共及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双语授课的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破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在学生的管理上,应通过早、晚自习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听力;此外,学校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如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大赛、英文演讲比赛、英语文化周、增加外籍教师的授课数量等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整合教材资源。

由于国外原版教材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市面上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版教材主要适合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现状,要想真正解决教材问题,高职院校应鼓励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结合自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或者组织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课程专家组按照“理论够用、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高职才培养理念,对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现有的英文教材进行的整合,编制出符合高职院校适用的`双语教材。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获得外语教学资源的办法,如专业书籍、外贸网站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开展双语学习的自学活动,进而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

4、采用循序渐进式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接受程度,在不同阶段调整中英文使用的比例,由简变繁、由少到多的开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中文为主,少量英语为辅。通常的做法是用英文讲解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用中文讲解的重点难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这不仅是让学生在视听上对双语教学的适应,也是避免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第二阶段:慢慢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通常的做法是用英文讲解多数的授课内容,用中文讲解难点内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这是由于经过了前一阶段的磨合,师生已经熟悉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在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外语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这一阶段应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例。第三阶段:英语教学为主。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词汇、专业知识、课程的整体框架较为充足的了解,对教师英语口语讲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能够敏感捕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自由地分配中英文的比例,逐渐过渡到纯英语教学模式。

5、建立完善双语教学制度体系。

首先,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应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教师只有通过一定的测试和评价才有资格进行授课;其次,为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应从政策、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提高双语授课课时的薪酬补贴;在教研课题立项、教学成果评审上给予政策的倾斜等等。再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对授课老师的评价,为了避免只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单一评价,我们可以通过督导组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或教师自评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考核,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商务英语口语成绩+专业知识笔试成绩=总评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如上所述,虽然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真正的外贸复合型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资源优势出发,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双语教学,并为双语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

国际贸易规则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避免纠纷与误解的国际相关法律和国际惯例,保证银行之间处理业务的一致性,以及获得对贸易相关的共同理解而制定的一些规则。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 ,由一国一定 时期内的出口额加进口额构成。目前,有的国家用本国货币表示,有的用外国货币表示。在计算时,出口额一般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一般以cif价格计算。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而形成的差额,称为对外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也称为贸易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为贸易逆差,也称为贸易入超;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时,叫做贸易平衡。

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统计国际贸易额,必须把世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折算成同一货币后相加。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简单地把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额相加,而只能是把世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相加。因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进口,所以,如果把世界各国(地区)的进出口额相加,就会造成重复计算。又因为,大多数国家(地区)统计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 ,统计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cif价格比fob价格多了运费和保险费,所以,以世界各国(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能更确切地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

用货币表示贸易的规模虽然方便,但由于商品价格经常变动,所以它不能准确地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和变化。若用数量表示,就可以避免这个缺点,由此产生了贸易量的概念。

贸易量原意是指用数量、重量、长度、面积、容积等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贸易规模的指标。就一种商品来说,用计量单位表示是十分容易的。但是,由于参加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计量单位的标准各不相同,价值有大有小,差别很大,无法统一衡量,用计量单位来统计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规模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只能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来计算贸易量,以达到不同时期的可比较性。由此,得出贸易量实际含义是:

贸易量是指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进出口额而得出的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额,反映贸易实际规模的发展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例如,假定1991年世界出口值为14000亿美元 ,2001年世界出口值为30000亿美元,设1991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0 ,2001年为160,试比较2001年世界出口值和世界出口贸易量与1991年世界出口值的增长变化情况。

增加了114%。

增加了34%。

由此可见,按贸易额(值)计算,2001年世界出口额是1991年世界出口额的`2.14倍,增加了114%;按贸易量计算,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200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是1991年世界出口贸易量(当1991年为基期时 ,价格指数为100 ,贸易量等于贸易值)的1.34倍 ,仅增加了34% 。由于计算贸易量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情况,所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贸易量。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即以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的对比值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上涨,出口同量商品能换回比原来更多的进口商品,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即得到改善;如果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 ,说明出口价格比进口价格相对下跌 ,出口同量商品能换 回的进口商品比原来减少,该国的该年度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即恶化了。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额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出口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大,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国际分工中所占的优势越大;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越是多样化,就越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就相对有利。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整个世界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世界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及各类别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日趋减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情况,即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哪里,进口商品来自哪里,通常以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与该国的进出口额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该国与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或者说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该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的洲别、国别或地区分布情况和商品流向,通常以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它反映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观察和研究不同时期的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对于我们掌握市场行情的发展变化,认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换关系及密切程度,开拓新的国外市场,均有重要的意义。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比重越大,说明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反之则小。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国内市场的大小不同,导致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较大差异。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习惯性做法。这些习惯性做法由 国际组织或某些国家的商业 、学术团体加以规范成文,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当事人的行为准则。

国际贸易惯例本身并不是法律。贸易双方当事人有权在合同中达成不同于惯例规定的贸易条件。但许多国家在立法中明文规定了国际惯例的效力,特别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惯例的约束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下列情况中,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有约束力:第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表示选用某项国际惯例;第二,当事人没有排除对其已知道或应该知道的某项惯例的适用,而该惯例在国际贸易中为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经常遵守,则应视为当事人已默示地同意采用该项惯例。

在国际贸易中通行的主要惯例均由国际商会制定,主要有:

(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年)。

(2)《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

(3)《托收统一规则》(1995年)。

(4)《国际保付代理惯例规则》(1994 年)(国际保理商联合会颁布)。

(5)《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1992年)。

1.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

2.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3.保护贸易政策: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4.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即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国家财富,但强调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的代表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6.进口替代贸易政策:指为保证替代进口的实现,达到保护、扶持和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而采取的贸易政策。

7.出口导向贸易政策:指通过鼓励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8.关税(custom duties;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9.进口税(import duties):是进口国家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对本国进口商征收的关税。这种进口税在外国货物直接进入关境时征收,或者外国货物由自由港、自由贸易区或海关保税仓库区等提出运往进口国的国内市场销售,在办理海关手续时征收。

10.出口税(export duties):是出口国国家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出国外时,对本国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绝大部分出口商品都不征收出口税,因为征收出口税势必提高本国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降低商品竞争力,不利于扩大出口。

11.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它是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再征收此税。

12.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进口国家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关税外,有时根据某种目的与需要再加征的额外进口税。

进口附加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临时性措施。其目的主有:应付国际收支危机,维持进出口平衡;抵制外国商品的低价倾销;对国外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因此,进口附加税也称特别关税。

13.差价税(variable levy):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市场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称差价税。由于差价税是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它是一种滑动关税(siding duty)。

欧盟为实现共同农业政策,对进口的农畜产品征收差价税。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模式,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应用的平台,熟悉企业流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捷径;也是外贸企业一次很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以此选择更好的优质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安排更多的企业员工到合作院校进行培训,能够减少岗前培训投入和岗后继续教育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需要联系更多的外资企业和贸易企业,跟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的互利关系,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从宏观上来讲,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确保校企合作制度化。比如,对校企合作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以减免各种管理费用和各种赋税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为高等院校提供更多的合作专项经费,让企业更好地承担培养贸易人才的责任,也能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利益,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让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实习环境,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和平台,让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和企业实习教学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的办学实力。高职院校是落实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体,必须充分地重视校企合作,到更多的外贸企业参观和调研,与更多的企业展开沟通交流,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对外贸易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结构,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样,能够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平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又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

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贸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又能够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围绕企业用工环境,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方略和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密切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企业从学校招生开始,就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外贸行业特点,选择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学生组建班级,学校负责对日常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训教学,按照企业要求开设特色课程。而企业提出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自己企业的人才考核标准,定期对合作学校进行检查和考核,观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及时合理引导,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企业招收适合企业发展的对口人才,也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就业率。

构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外实习基地,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走向社会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在校外实习基地更好的熟悉工作环境,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在真实的环境中熟悉相关的操作流程,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实践应用性人才。当前,很多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都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要想真正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俏人才,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创建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与工作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企业实习基地获得更多的实习技能,将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背景、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外贸单位的工作环境,了解操作企业设备设施,把教学的课堂设在工作现场,真正让学生感知外贸工作的流程,培养外贸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办学,需要组织企业参与学科建设,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开始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课时,组织实施实习和实训教学。同时,还要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既要能够给学生理论教学,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指导。首先邀请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开设专业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由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参与教材开发,制定教学大纲,选取更多的教学案例。同时,派遣更多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师到相关企业去挂职锻炼,让他们更好地熟悉外贸企业的工作流程,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引进更多的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扩充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真正组建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让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实践展示平台,更好的优化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能够让学生真正走向市场,确保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文化知识,更具备企业岗位能力。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论文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主要反映国际货物买卖的内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目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偏重理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教学内容上缺乏明显差别,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外贸实践的需要,对该课程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材的编纂等微观层面。如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如何加强校际合作以整合资源,如何细分课程以彰显特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

1、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教师的讲授从书本到书本,容易与外贸实际业务脱节。

2、教材编纂和选用方面比较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

目前,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多达数百所,这些院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材编纂和选用上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大同小异,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据统计,截止2007年3月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多达300多个版本,这些教材虽名称各异,但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差别不明显。[2](各院校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合作,不利搞校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此外,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例如:ucp600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但许多2007年以前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仍然以介绍ucp500条款为主,这类教材由于不能及时更新就会滞后于国际贸易实践,使用这类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报验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一般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差对其在外贸行业的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4、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外贸实践经验。

专业教师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教学。部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分配到高校,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缺乏直接的外贸工作经历,讲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这种从“书本到一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贸易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及其利弊得失,贸易政策的研究重点在于国际贸易的政策措施及政策效果。国内各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多年来在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方面已初步形成较为明确的分工关系,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方面仍存在粗放性和趋同性问题。各高校在实务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分工模糊,研究重点不能突出,缺乏特色。

1、把握课程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建设中,首先要积极探索理论规律,努力建立一个教学、科研与实践互动的良性循环系统。通过科研和实践获得最新的信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些感性认识通过整理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教材中及时地反映出来。此外,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传真机、业务流程展示板、模拟相关部门办公柜台及全套进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等硬件外,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专业国际贸易软件或其他edi软件,在网上模拟传送订单、发票提单等各种单证,对进出日业务中的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交换,让学生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保险公司和银行等角色,熟练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技巧,体会外贸实务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校外实习基地。

在课程建设中各高校应发挥企业优势,不断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当地进出口公司、外贸代理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后,除定期向基地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外,还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外贸、外企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协助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门路。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运用英语与外商交流和谈判,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熟知国际统一的规则,有利于提升专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表现并实施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按照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指导思想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实现教学的网络支持环境。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的设计、构成和运转具有科学性、多样性、系统性和自助性等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采用如下方法:现场教学法,即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到业务现场去学习相关知识。例如,讲到国际货物运输时,可带学生到码头实地了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讲到报关时,可带学生到海关了解进出口报关的各个环节等。学生通过在现场听、看。做,使一些看起来复杂的专业知识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模拟教学法,即提供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练习,学生容易了解和掌握进出口交易的基本流程和主要的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把经过筛选、组织、编写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典型事实与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还可聘请外贸企业、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走上讲台,介绍业务实际操作中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可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是沟通理论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3、注重教材建设,增强区分度。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教材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现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已经覆盖了从博士到中专的所有教育层次。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根据实务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内容和结构上均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面向本科以下读者的初级入门教材,应体现国际货物贸易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知识,必要时可附插图和单据样板;中高级外贸实务教材,主要面向本科以上读者,以及已经有一定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中高级业务人员。中高级教材侧重国际货物买卖的发展渊源和基本规则,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国际货物买卖的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

4、师资队伍培养。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来自实际部门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多与同行切磋技艺,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聘请外贸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5、细分课程,注重特色。

高等院校学科发展的重点,要符合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考虑现实的需要与可能。目前,国际贸易纯理论和政策研究,对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未必适合作为其专业发展重点,但在国际贸易实务领域却可以独辟溪径,各显所长。例如,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文具、五金、机械、汽车和it等行业均是外贸实务课程细分的方向。各院校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国际贸易实务学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目前,课程细分的时代已初现端倪,相关教材也开始出现。例如,现代汽车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便是课程细分过程中典型的代表。

6、加强合作,与时俱进。

国际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贸易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中国市场游戏规则、又掌握国际操作手法的人才。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能满足当前外贸实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已经启动了全国性的国际贸易实务高级研讨会,借此加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单位在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建设中要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及前沿内容。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必须注重国际贸易教学的时效性。课程建设中必须不断学习,跟踪专业学术前沿问题,更新知识结构,时刻关注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措施的发展变化和国际经贸最新动态,将国际贸易方面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时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的若干问题[r],第二届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年1月30日。

[2]新华书店网站。国际贸易实务相关教材统计,http:/frontend/index。jsp,截止:2007年3月。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论文

1.目前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3.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的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4.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做老师,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使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5.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职业资格证书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社会考核,即是检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具有实用型人才类型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很多学校也没有制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的相关制度,导致学生只学课本,与职业技能相脱钩。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论文

我国进行对外开放之后,与各国间的贸易、货品及人员流动也日益频繁。而只有通过有效实现国际物流工作的利益最大化,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才能够加快我国国际贸易前进的脚步。从而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其发展路径,并提供了几点应对策略。

国贸;发展模式;路径分析。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使得对外贸易的环境也愈加复杂。在此背景下,与各国之间的一些贸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要解决当前的国贸问题,并就必须选择有效的发展路径完善和改进国贸现状。

肆意消耗资源。众所周知,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属于能源大国。但受到我国当前的国情限制,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出口产品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两类。而为了保证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贸易出口额,许多企业开始肆意开采消耗我国的自然资源,导致当前矿产资源十分稀缺,而国内森林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我国自然资源在不断地被消耗,但仍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的需求。

国际竞争力较弱。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当前国际贸易中,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我国在最近几年已经逐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转型,也越来越看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并增加了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出比,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而且从短期国贸市场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目前出口了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但真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各发达国家相比也明显处于落后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国贸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也令人堪忧。贸易冲突严重。我国属于人口大国,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就比较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也比较低廉,劳动力成本不高也导致了我国商品在出口市场中的价格低廉,也对同类的进口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这些同类进口国家因为要保护对本国市场,所以常常会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限制我国商品的出口等放置。而这些被限制的产品往往属于比较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如农产品、鞋包等等,而这些产品在我国国贸出口中占比幅度也较大。但是近年来,各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提出了更多的限制条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贸易出口,也使得两边贸易冲突更加明显。

1、完善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内物流状况,探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高和完善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际物流提供政策支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并以国际物流行业为标准,制定国内物流市场规范,提高物流行业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国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因为我国本土物流行业规模小,服务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得现在我国的国际物流市场被许多具有优势的外资物流公司占领。我国如果想要夺回物流市场的主动权,就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和调整企业规模,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打造专门为我国国际贸易服务的物流品牌。

2、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政策支持是促进国贸良好发展的大前提,同时还要在过贸出口市场中建立一个中间管理组织,主要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出口市场管理规范。我国在市场管理当中课可以学习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当前的国外出口市场不光有法律法规保护,同时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市场协调管理,其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价竞争,造成出口市场混乱。我国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国情,积极建立中间管理组织来加强出口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监督市场价格是否合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企业提供合适的出口机会。

3、鼓励企业创新技术。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就引进新技术的技术创新方式来讲,国外企业研发的新技术都会受到各国的法律保护,并防止核心技术转移,所以我国难以接触到外国的核心技术。综上所述,我国应该着眼于国内企业,鼓励其自主创新技术,打造专利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许多国家开始防备并限制将自己国家的高新技术引入我国,使得我国相关的创新技术水平更加落后。所以,只有依赖于我国企业引进加强培养相关及术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技术能力,突破创新难点,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并促进贸易发展。

我国国际贸易想要或的新发展,就应该拓宽国际市场。开发比较有潜力的市场,并增加贸易顺差国的出口总量,结合现在的国内市场需求,引进新技术、进口新原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随着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商品需求也有所转变。所以,我国企业要注重科技开发,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还应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准。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充分结合国际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合适的企质量管理模式,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并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4]李秀玲。国际经贸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7):112-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

本项目研究主要对现行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以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变为按“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三个转变为指导原则,来建构一套符合本课程的特点与性质和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符合当前职业能力竞赛水平的考核改革方案,以至于能够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适应新的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1.从考核内容上改革。改革本课程中传统的考核内容,如只对合同各个条款:品质、数量、包装、贸易术语、结算方式、运输方式、保险类别、报检报关、索赔、仲裁以及不可抗力等专业术语和贸易惯例知识的记忆的考核方式;改革考核内容仅仅局限于本教材的范围,如,临近考试时,多数同学就会去搜寻现有的考试资料如,浏览一下课堂笔记、让任课老师划定范围和指定重点知识模块等。根本谈不上对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应用能力考核,以致使学生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等这样的填鸭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的不良现状。

本项目改革的内容为:把学生上课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到设计某一批货物贸易的进出口业务中,如,报价—考核进行商品成本核算的能力、磋商—考核贸易谈判的能力、订舱、报检、报关以及制单—合同的后期执行能力等一票进出口业务中来,充分体现知识能力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上。

2.从考核方式上改革。改革目前我院课程考核闭卷笔试形式多,开卷考核少;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终结性考试多,没有过程考核形式等单一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现状。

本项目改革的内容为:符合本课程特色和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以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的,实行多个阶段、多种形式类别的多种方式的组合考核方式。按我院暂定三类改革考核方式中以“非笔试类”为主:把国贸实务双语考核方式改革为两大模块—口语+上机操作的组合考核方式:口语模块的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应用行业英语的能力;把价格的核算和执行合同的制单都放到上机操作模块中考核,这可以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能力。

总之,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注重平时的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积累,也有利于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通过研究和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负责人通过多年来从事外贸工作经验和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以及近几年参加国贸职业能力竞赛指导的经验,从如下几个方面拟定我院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改革实施方案:本课程在专业中的性质、作用、地位;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分标准。

(一)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贯彻着“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的先进理念,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于一起,即,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考核改革体系中,对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有助于客观公正的检验出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增加就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促进我院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现行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试点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本项目研究的实际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重在改革国贸实务双语课程现行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弊端,不能客观地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逐步建构一套在内容上采用“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和形式上注重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教改方案。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技能应用和提高应用行业英语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大大的更新任课老师的知识储备,给教师的“双师”教学科研能力搭建一个很大的平台;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双语课程建设与改革,彰显我院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论文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总贸易体系。

2.合同。

3.保护贸易政策。

4.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单指世界()。

a.出口货物总额b.进口货物总额。

c.对外贸易额d.贸易量。

2.国际分工深化阶段从分工的格局上看,()分工居主导地位。

a.工业国与农业国b.工业国与初级产品国。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d.工业国之间。

3.一定时期内,若一国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该国的贸易便()。

a.恶化b.不利。

c.改善d.增加。

4.贸易转移效果和贸易创造效果是从()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贸易影响的。

a.需求b.关税。

c.生产d.消费。

5.与自由贸易区相比,关税同盟不存在()的问题。

a.要素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c.贸易偏转d.要素密集度偏转。

6.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50年为基期是100。198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为95;进口价格指数为110。该国的出口量指数从1950年的100提高到1980年的120。在这种情况下,该国1980年收入贸易条件为()。

a.86.36b.103.64。

c.106.93d.112.27。

7.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移动逐步发展成为()。

a.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c.发展中国家相互间的对流型移动。

d.发达国家相互间的对流型移动。

8.补偿贸易是买方以()形式从卖方购进机器设备等。

a.赊销b.代销。

c.返销d.信贷。

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并发展完善了()理论。

a.内部化b.国际生产折衷。

c.产品生命周期d.垄断优势。

10.人力资本说最先由()提出。

a.俄林b.里昂惕夫。

c.基辛d.凯南。

11.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b.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c.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d.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12.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缔约国对方的特权、优惠及豁免待遇,应与缔约国一方给予()。

a.任何第三国的待遇相同。

b.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c.第三国或本国的公民、企业的待遇相同。

d.其参加的关税同盟的其它成员国的待遇相同。

13.进口国家并不是对所有进口的.商品都一律征收高关税,一般说来()。

a.对原材料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b.对半成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c.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d.对农产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

14.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抵制欧洲国家和日本等低价钢材和钢制品进口,实行名为“启动价格制”的非关税壁垒是()。

a.国家垄断b.征收国内税。

c.最低限价d.禁止进口。

15.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或因公司改营其他业务,在国内市场上不能售出“剩余货物",而向国外市场倾销,称之为()。

a.偶然性倾销b.间歇性倾销。

c.掠夺性倾销d.长期性倾销。

16.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新议题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

a.热带产品。

b.保障条款。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d.纺织品与服装。

17.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自由化和新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出现了()制度。

a.新重商主义。

b.综合商社。

c.地区经济一体化。

d.管理贸易。

18.关税的税收客体是()。

a.外国进出口商。

b.本国进出口商。

c.进出口货物。

d.海关。

19.美国、日本等国规定进口酒精饮料的消费税大于本国制品,这种措施属于()。

a.关税壁垒b.鼓励出口的措施。

c.非关税壁垒d.出口管制措施。

20.支付协定是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它方面()的书面协议。

a.如何兑换货币b.债权、债务结算办法。

c.如何收取货款d.如何支付货款。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实际成交价格的类型有()。

a.交易所价格。

b.拍卖价格。

c.开标价格。

d.参考价格。

e.统计价格。

2.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分工新体系。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e.挪威。

3.集团化趋势在世界市场中的表现为()。

a.发达国家间的集团化。

b.发展中国家间的集团化。

c.国家间的集团化。

d.跨国企业大量出现。

e.世界市场全方位开放。

4.世界服务贸易最活跃的地区是()。

a.北美洲。

b.拉丁美洲。

c.非洲。

d.亚洲。

e.大洋洲。

5.对外直接投资按投资者投资组建方式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a.收购方式b.创建方式c.合作方式。

d.合资方式e.独资方式。

6.支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观点有()。

a.改善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

b.国内市场扭曲。

c.改善贸易条件。

d.增加国内就业。

e.反倾销。

7.海关一般规定进口商报关时须提交的单据有()。

a.进口报关单。

b.提单。

c.商业发票。

d.海关发票。

e.原产地证书。

8.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相比()。

a.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b.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c.更具有隐蔽性和非歧视性。

d.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e.更具有公开性和歧视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试论跨国企业经营的目的和特点。

2.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经贸发展有何影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尽管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专业实践的培养,探讨教学改革的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智育也要注重德育;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素质和能力。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0%而一般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90%甚至有的达到100%。这表明外贸企业更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培养能与外贸岗位相对接也就是说它们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目前。各院校都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不断创新,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模式。但从总体来看。这些教学模式还存在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很多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主要有:

2.1.1过度依赖教材,致使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

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参考教材虽然很多但从总体来看。各地所编写的教材为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点的介绍即使有侧重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另外世界形势变化非常快而很多新贸易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这就使得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很难通过教材完全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讲授那么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课程结构就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实践脱节也就在所难免。

2.1.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高校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从其它学校毕业后分配过来的理论知识虽然掌握的很好,但却缺乏直接接触和从事外贸工作的经历。这就使得他们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对于实践的内容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不使自己的课程讲授偏向理论而忽略实践。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各种单证,讲授教师都从来没有见过或操作过就更不可能将其如何填写、制作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向学生传授明白。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传授方式,是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

2.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仍然遵循老师传授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记笔记、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单调乏味,很难使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即使现在很多高校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仅仅是将原先固定的黑板换成能变动的黑板而已,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对操作性要求较高很多单证实务的内容仅靠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讲授而没有学生的实际上机模拟操作和真正接触有关的操作场景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因而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复杂条款和专业知识,而不能融会贯通其外贸的实际能力并没有通过在校学习而获得提高。

2.3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命题在期末印制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做试题,老师阅卷给出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尤其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是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无法反映出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能力。因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是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

3.1合理安排课程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方面脱节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教材过度依赖以及教师实践经验的匾乏。因而要保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3.1.1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为了突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安排中的比例。为此可以将课程结构做出如下划分:

(1)讲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条款和相关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外贸合同中的基本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统一参考相应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教师在讲授本课程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穿插一些案例,并在课堂上相应增加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的时间。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案例有更深的认识可以将讲授中所有涉及的案例以及其他的案例练习编辑一个案例集统一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课后能继续分析和学习。

(2)讲授国际法规和惯例。由于国际贸易业务中会涉及很多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而这些法规和惯例又是指导学生从事贸易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其取得成功的保证,所以这一部分要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授课教师可以在讲授前先行印发一些常用的国际法规和惯例,然后结合案例对这些法规和惯例中的条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以及理解。

(3)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除了对相应单证填写进行讲解之外更应该安排至少2/3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仿真模拟操作包括进行场景模拟和实训室上机操作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

3.1.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讲授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就如何增加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教学进行经验共享,并能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是造成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一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跟企业协商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内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让他们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中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尽管只是一种模拟操作但由于它是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的场景学习模式所以教师积极参与其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也是自己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另外尽管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操作而设立,若教师能与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一起配合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很多信息也是有利于其实践经验积累的。

3.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合理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模式口它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不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其中为学生设立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以便于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如此教学才能有计划进行。

(2)案例要客观真实。要让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在学生看来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要过多加入编者的评论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探讨。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案例教学的真实性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3)案例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这就需要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要丰富,其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之一般的举例要复杂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教师属于辅助地位。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注意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所以整个过程需要老师掌控好不能过于呆滞也不能失去秩序。

(6)进行概括总结。在讲授中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3.2.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发布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3.2.3完善实训室建设,实现仿真模拟化教学。

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训室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不过,要注意在实训室建成后一定要实现仿真模拟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程参与的亲历式的场景学习模式。在这些场景里学生是以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工作人员置身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场景仿真模拟中,在已掌握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对每一步操作形成一个全新的感性认识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为了配合仿真模拟化教学的实行,还应该引入相应的教学软件通过教学软件系统平台模拟一个开放的竞争的仿真国际贸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多家进出口公司,每家进出口公司都可以查询各类贸易信息。每位学生将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通过网络环境独立地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娴熟高效地进行正常的业务操作、赢得利润而且也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来学习处理贸易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3.2.4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应该积极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后课程教师应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一起编写实习计划和方案。根据与企业的协议,定期安排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实习并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企业中的外贸人员以及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这种方式一是可以让学生能对外贸业务以及专业部门的流程和职能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从一些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手中学到一些实际操作程序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3.3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改变原先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指标。重点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保证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检验的客观公正性。具体做法有:

3.3.1合理编写考核大纲,增加实践内容命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情况编写考核大纲。在考核大纲中要详细说明本课程的命题方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命题时,除了考核基础知识外应更加注重对专业技能的考核特别是在细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一些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的应用型命题。同时,为了体现本课程的时效性。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应经常调整和更新。

3.3.2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应改变原先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像闭卷或开卷考核、场景模拟考核、上机模拟操作考核、专题调研和校外实习等。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论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cif合同而制定的国际贸易惯例是()。

a.《海牙规则》。

b.《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c.《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d.《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按照《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解释,采用fob条件成交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为()。

a.装运港船边b.装运港船上。

c.装运港船舷d.目的港船舷。

3.下列术语中适合各种运输方式的有()。

4.按cfr条件达成的合同,凡需程租船运输的大宗货物,应在合同中具体订明()。

a.装船费用由谁负担b.卸货费用由谁负担。

c.保险费用由谁负担d.运费由谁负担。

5.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规定,“约量”表示交货数量有不超过多少的增减幅度()。

a.3%b.5%。

c.10%d.15%。

6.卖方按照买方提供的样品,复制一个类似的产品交买方确认,确认后的样品被称为()。

a.买方样品b.卖方样品。

c.对等样品d.参考样品。

7.某外商欲购我“乘风”牌电扇,但要求改用“幸福”商标,并不得注明产地和厂商名称。外商这一要求属于()。

a.无牌中性包装b.定牌中性包装。

c.运输包装d.销售包装。

8.就收货人抬头而言,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海运提单是()。

htb/lb/l。

b/lb/l。

9.下列险别中属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海洋运输货物特殊附加险的是()。

a.偷窃提货不着险b.淡水雨淋险。

c.交货不到险d.受潮受热险。

10.下列我方出口单价写法正确的是()。

a.每吨1000美元fob伦敦。

b.每打100法国法郎fob净价减1%折扣。

c.每码3.50港元cifc2%香港。

d.500英镑cfr净价伦敦。

11.红条款信用证是指()。

a.预支信用证b.保兑信用证。

c.循环信用证d.议付信用证。

12.海洋运输一般分为班轮运输和()。

a.定期运输b.专线运输。

c.内河运输d.租船运输。

13.将汇票划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的依据是()。

a.出票人b.付款人。

c.受款人d.承兑人。

14.我国基本险的责任起讫采用国际保险业所惯用的()。

a.“仓至仓”条款b.港至港条款。

c.门对门条款条款。

15.在我国进出口合同中,关于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一般规定为()。

a.在出口国工厂检验b.在装运港检验。

c.在目的港检验d.装运地检验和目的地复验。

16.在来料加工或补偿贸易的情况下,一般最适宜采用()。

a.背对背信用证b.循环信用证。

c.备用信用证d.对开信用证。

17.向海关申报进出口货物,供海关验关估税和放行的法定单据是()。

a.提单b.报验单。

c.报关单d.投保单。

18.普惠制单据中的表格a产地证适用于()。

a.一般商品b.纺织品类。

c.配额纺织品d.无配额的毛呢产品。

19.持票人将汇票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称之为()。

a.出票b.提示。

c.承兑d.背书。

20.在议付行审单无误情况下,按信用证条款贴现受益人的汇票或者以一定的折扣买入信用证下的货运单据的做法是指()。

a.收妥结汇b.定期结汇。

c.付款交单d.押汇。

21.将违约的形式划分为违反要件和违反担保是()。

a.大陆法b.英国法。

c.美国法d.《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22.在短卸情况下,通常被提出索赔的是()。

a.卖方b.承运人。

c.保险公司和承运人d.卖方、保险公司和承运人。

23.如合同中未规定索赔期或品质保证期,则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买方最长的索赔时效为收到货物之日起不超过()。

a.60天b.180天。

c.1年d.2年。

24.荷兰式拍卖是一种()。

a.增价拍卖b.减价拍卖。

c.密封递价拍卖d.投标式拍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按照《2000通则》的解释,fca、cip与cpt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a.交货地点相同。

b.风险划分界限相同。

c.适合的运输方式相同。

26.海运提单是()。

a.保险单据。

b.物权凭证。

c.货物收据。

d.运输契约。

e.运输契约的证明。

27.《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对买方违约,卖方可以采取的救济方法有()。

a.请求买方履行合同义务。

b.扣交货物。

c.解除合同。

d.请求损害赔偿。

e.规定一段额外的合理时间让买方履行其义务。

28.在信用证项下的制单结汇中,如出现单证不符,可选择的处理方法有()。

a.表提。

b.电提。

c.跟单托收。

d.国际保理。

e.收妥结汇。

29.商品采购中的招标投标业务基本上包括下列哪些步骤()。

a.招标。

b.投标。

c.开标。

d.评标。

e.签订合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0.推定全损。

31.背书。

32.接受。

33.加工贸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简述信用证付款方式的特点。

35.简述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及其法律后果。

36.简述对销贸易的利弊。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7.我上海某公司向美国一公司出售货物一批,出口总价为20万美元cif纽约,其中从上海到纽约的海运运费为8000美元,保险按cif总值的120%投保一切险,保险费率为2%,这批货物的出口总成本为120万元人民币。试计算这笔货物贸易的出口换汇成本。(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8.我某进出口公司对德国企业报价为每公吨8000欧元cfr汉堡,而德商来电要求改报为cif汉堡价,保险加成为110%,保险费率合计为1%,我方同意照办,则我方报价应改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论文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综合型外贸人才,除了熟悉进出口贸易理论知识外,实践教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几个方面对中职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效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财经商贸类专业中职学生毕业很多都要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这就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综合职业技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者,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初级专门人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囿于条件限制,很多中职学校都偏重于理论讲授,实践环节薄弱,与此同时,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意愿不强,知识转移能力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这些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的内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所在学校的设备条件等可采取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活动。

1多途径完善课程资源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学。

通过搜集一些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案例、例题、习题、试卷、图片、表格、flash动画、电子课件、视频、网站微博、实践操作视频等资源,把各个教学模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专业操作要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微课、微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使以前比较单调的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国际贸易中一笔业务从洽谈到交易完成,涉及很多环节和相关机构,海关、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商检机构和银行等,这就要求老师收集各相关业务机构的各种实物资料,包括各种单证、图片、工作场景等,丰富教学模块的内容,制作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营造轻松、积极向学的课堂氛围,而通过学习,学生对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有关机构的功能、作用及如何到这些机构办理相关业务进行了解,缩短从学习到就业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2选取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案例,构建情境教学环境。

中职商贸类教学中比较常用案例教学,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而言,使用恰当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深刻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借鉴实践经验,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案例选择数量多、典型性较欠缺或者真实性差,不能准确体现出课程所学的内容。对案例的选取应多从生活中进行选取,由易到难,通过对身边案例的解读,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引导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实现知识迁移,对于涉及的知识点多的案例,按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将案例收集在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典型性。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考虑选取此案例时学生的认知情况,及分析此案例时所需的知识储备,对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引导学生提前查找、阅读、小组讨论相关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共同解读,最后归纳总结,实现教学目标。

3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加强模拟操作练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角色模拟,使学生结合模拟情景和过程进行思考和学习。通过教学过程中模拟不同业务环节能够让学生产生配合的同时对相关业务流程有一个相对详细的认知,进而对制单技能和业务流程能够进行熟练操作。模拟操作完成后,可在教学安排中,使用实体单证,构建贸易工作场景,使学生建立起学习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直接联系机制,学生在以前模拟学习中对流程有整体认识,强化认识,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模块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处于什么位置,根据工作场景填制单证、报关等练习,如有疑问及时向教师咨询,师生共同探讨,以提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措施,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实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丰富校内实训形式,邀请外贸业务相关专员、操作员等来校进行专题介绍讲演,为师生介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和新的进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代接轨,并结合自身实战经验为师生展示自己的业务案例,结合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动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形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国际贸易,并且对学习业务知识产生较强的动力,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4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内外无缝链接。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校内实训的空白进行填充,作为校内实训课程的延伸,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知识的再检验。通过校外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对其在校内总结和发现关于该专业相关实际操作的领悟进行再整理,同时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通过校外实训教学给以客观评价。教学的相关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业务,在完成校内实训教学任务的学生能否达到实训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是对校内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而结合校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反馈及企业的反应是对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改进,完善教学各方面设置的最佳依据。加强校企合作联系,教学中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教学实习,进行部分外贸业务环节的实践操作,既可以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密切沟通,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又可以让学生早一点参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实践,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5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档案,发掘学生潜力。

将学生的课余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余兼职)纳入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社会实践的岗位,建立社会实践档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吸收新知识,从而实现其技能的逐渐完善和提高,通过社会实践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兴趣,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社会实践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校、老师与企业(社区)负责人要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专业以及实践课程的选择,关注社会热点、时事,学校积极为学生联系企业,为学生创设环境安全、实践有效、有益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实践结束后,收集学生实践与企业(社区)反馈信息,进行校企交流实践总结,讨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要引导学生能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评价体系,对于实践完成好、企业反馈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外贸操作人才为宗旨,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模式,把实践教学作为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素质训练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脑深思在不同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论文

中国加入wto已经,这期间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尽管世界各种经济危机不断,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各国的交往仍然不断加强与深化。为此,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层次逐年提高,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到业务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国际经贸职位在高速增长后保持了稳定需求态势。因而,高等教育要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适应当前的社会合理需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贵州财经学院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已6年,在这6年的仿真实验教学开展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如仿真实验室硬件建设已具规模、教学模拟软件试用和选购工作完成、仿真实验教研室已成立、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已确定、仿真教学大纲编写及习题库建设已完成等。但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复合性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外贸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对此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在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仿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程实验转化为专业综合实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外贸人才、实验教学和科研结合及创建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特色等问题,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时推进的情势下,国际贸易实际体系也有了很大变化,但在高校该实际教学中并未及时调整和改动,影响到教学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办法两个层面讨论全球经济情势下国际贸易实际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实际;教学变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这也对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量不时添加。而国际贸易实际是高校国贸专业的次要实际课程,同时是其他经管类专业先生看法国际贸易实际的重要课程[1]。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开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国际贸易逐渐呈微观化开展的新情势,且越发多元化。这给高校国际贸易实际研讨及教学带来新的应战。所以,顺应全球经济开展新情势下,必需对国际贸易实际教学停止变革。

1.主流实际方面应将异质性企业贸易实际添加到新的教学内容中,这是以后国际贸易实际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如此不但能更好的解释不同产业外部及之间的国际贸易行,且可更深化、片面的解释相反产业外部不同企业的国际贸易差别。另外,让国际贸易专业先生能更好的了解进出口贸易发生的经济效应,还应在教学内容中参加多个专题,零碎讨论国际贸易给国度或区域的经济增长、环境净化等变量的影响机制。并且在坚持既有的课程的内容体系根底上,添加基于微观层面剖析国际贸易发生缘由的内容,完善先生的看法[2]。

2.相关政策方面既有的国际贸易实际课程单单基于经济角度讨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操作,还未片面基于政治层面剖析,但在实践贸易中大少数贸易政策确实立是从政治层面思索的。所以,让国际贸易实际的内容更符实践,必需添加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基于国际、国际两个方面政治层面讨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让先生更好的理解新经济情势下一个国度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进程。另外,基于现阶段绿色贸易及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的'缘由、存在的重要性等状况,在教学内容中还应扩展这些课题内容,有助于先生及时掌握新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开展静态。

3.情势开展方面自金融危机之后,东方兴旺国度的社会经济遭到重创,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而在此情势下开展中国度开展劣势和位置逐渐提升,使得全球经济贸易的格式有了明显变化,但既有的课程内容体系还未能依据此种变化停止片面调整。让先生更及时、片面的看法和掌握现阶段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式,在新的课程体系必需新增金融危机发作、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等外容,同时在内容中必需表现金融危机后时期的全球经济情势,特别是国际贸易开展的新静态或许变化。此外,在课程内容中应添加使用主流实际对新全球经济情势展开零碎剖析,如此不佳能让先生及时看法新时期国际经济格式的改动,且可让先生更深化理解内在逻辑关系,强化先生使用实际知识对理想成绩剖析的才能。

在新的全球经济情势下,让先生更好看法实际知识和理想交融,不只要调整和丰厚课程内容,还应注重和推进教学办法变革。除采取传统讲授法之外,提升先生的学习热情和兴味,应采取多种教学办法。

1.发问教学法更好的引导先生考虑新的实际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应停止必要的发问,基于全球经济新情势前提,剖析以往实际的缺乏,然后按照经济学逻辑设计和提出成绩,零碎剖析传统实际在解释实践成绩不深的缘由,再将新的、前沿实际导出。发问教学法的劣势就是可让先生更好的参与到实际构成的考虑中,激起先生的探求兴味,且可让先生在考虑中看法各类实际的内在逻辑、关联性,让先生更好树立知识架构,提升学习效率[3]。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先生把实际知识更好的使用到理想经济成绩的剖析中,不但有助于先生更深化的学习和了解实际知识,还可无效调动先生的客观能动性,激起先生探求思想。在展开案例教学中,必需做好这两点:一是选取适宜的实践案例,须和实际知识相契合的案例展开教学,并要选择不同案例予以比拟剖析,深化先生对知识的了解;二是引导让先生对案例停止讨论,让先生可以对实际和案例停止独立考虑。

3.科研教学法实际课程学习就是让先生学会实际剖析及使用实际解释国际贸易实践成绩的才能。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先生接触更多的实际科研法。在使用该教学法中,让先生更顺利的参与实际科研,在选取科研项目时必需以理想经济前提,难度要适中,如此可无效提升先生参与热情,同时也可在科研中更片面的展示实际知识的理想诠释力。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明天,国际经济贸易情势也有了宏大变化,但关于国际贸易实际教学体系尚未片面深化变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顺应初等教育变革和新经济情势,必需放慢教学内容调整,创新教学办法,完成优质、高效的国际贸易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尚杨娇.新情势下国际贸易实际及实务教学变革剖析[j].才智,,1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