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培训心得体会 >正文

新春走基层记者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个问题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的呈现。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

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从1月27日到2月5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分两个采访组,奔赴南北疆地州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记者进农家、进工厂、走进田间地头,记录城乡基层的可喜变化,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完成采访,蓦然回首,伴随着匆匆脚步,也收获了无限感慨和感动。

新春走基层南疆组记者景磊、阿依本先后采访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库车县、温宿县、柯坪县、阿瓦提县的各乡镇、村,采访喀什地区喀什市、巴楚县、疏附县、英吉沙县,采访住村工作组成员、村民、基层宣讲员、企业员工和负责人,走访了南疆部分地州节日市场,感受基层年味的大不同、更浓的“年味”,10天累计行程超过4300公里,记录下了基层群众琐碎却真实的生活,介绍当地人民生活的新变化。采访过程中,平均每天行程超过400公里,晚上赶稿,才写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幸福的笑脸扬起来》《70后老人的快乐观》等15篇稿件,在新广早新闻播发,用普通人的视角感受时代变迁,生活变化。同时,记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制作了微信,在先锋961、阳光895以及新广行风热线官方微信发布,体现了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的走基层、贴地气,影响非常好。

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每一位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疏附县77岁的托拉甫?阿尔祖老人,进社区、进农户,走街串巷用快板的形式向歌曲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宣讲,听众的掌声和欢笑是老人坚持多年宣讲的动力和快乐来源;巴楚县恰尔巴格乡麻扎阿勒迪村26岁的小伙子乌吉?卡日,开办“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启小乡村“网购时代”,在帮助村民网购的同时,将当地的红枣、核桃等特产搬上网络销售,让“家乡味道”热销网络是他的梦想;喀什市乃孜尔巴格镇尤喀毛拉扎德村村民阿米娜?海力姆在当地灯笼工厂上班,挣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干部买买提?艾买提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信念,主动与受极端宗教思想影响的居民艾买尔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转化、创业……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除了家人和同事,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品质,展现着基层的丰富多彩。

新春走基层,感动我们的除了这些,还有农村正在悄悄发生着的变化。自治区妇联工作组在喀什市乃孜尔巴格镇尤喀毛拉扎德村办起工厂,村里的妇女们,姐姐带着妹妹、婆婆带着儿媳,组团到工厂里学手艺、赚取生活费,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地是看到了她们思想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从不能、不愿出门到现在主动要求进厂工作,农村妇女越来越自信、独立;疏附县萨依巴格乡喀扎克拉村村民庭院中,牲畜暖圈、鸽子棚、拱形温室大棚、樱桃树、葡萄树先后入住,昔日光秃秃乱糟糟的农家小院,经过工作组整合扶贫资金的投入,形成了“前有院,后有圈,中间是宫殿”新农村居民点,村民借助庭院这样的“小型农场”,发展庭院经济,新一年的收获指日可待。农民在谈及这些变化的时候,不禁喜上眉梢。

在“新春走基层”的采访过程中,记录平凡人的坚守与希望,记录了基层百姓的春节气象,报道了基层面貌的变化和在那里的人们的思想上的变化,同时也从群众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了新闻,这一切对新闻工作者不光是业务上的历练,更是思想上行动上的洗礼。

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记者如果沉入文山会海,写出来的新闻晦涩难懂。而且随着通信工具越来越发达,记者很容易被电话、邮件采访惯出懒毛病,写出来的新闻缺乏变化。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我跟普通邮递员体验生活,学会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城市,也走访了宁德6个贫穷山村,农民朋友教会我怎么换位思考。

在这样贴近生活的过程中,我最切实的感受到生活给我的反馈在宁德寿宁县犀溪乡的李家山村,原本千把人的村只剩百来号人,大部分是老弱病残,村里大多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很多破旧不堪,用来养鸡。晚饭时间,看着稀稀拉拉的炊烟,你才会切身体会到“留守”两个字的真实含义。

站在竹林里和养鸡户拉家常,养殖户边撒谷子边告诉你他的致富计划,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花,一百多只健壮的黑色土鸡就在脚边钻来钻去。李家山村和浙江泰顺县只有一河之隔,养鸡户夫妻俩往年都是在外打工,20xx年驻村书记来了,他放弃外出务工,在家跟着养起了土鸡。养鸡是一种尝试,前程未卜,但是交流中,你能感受到他内心强烈的一种信念——只要家门口能致富,绝不愿意让老人、孩子留守。

李家山村里有座红军桥,为纪念祖辈连夜修桥帮红军脱险的事迹而建,村民想做做桥的文章,搞乡村旅游。记者想去看看桥,一伙村民和村干部就陪着翻了两座山,走一路讲一路,他们的设想、桥的意义、周边配套的景物……你能感觉到村民们思想上的变化,他们不再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而是希望靠脑子、靠智慧去创造财富的新农民。

在村庄采写新闻,和在材料堆、政策库里找新闻是完全两种状态,村民生动的表情和言语,让你感受到一种由心而生的渴望,写起新闻来下笔如有神;而脚走出来的新闻,更有生活气息,群众也爱看爱读。这样的新闻作品会让记者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基层记者心得体会

作为媒体传播的基础单位,基层记者是报道最前线的一群人。他们必须时刻关注身边、社区、街道、公司、学校等地的各种社会事件和消息,第一时间采访、拍摄并发布相关的报道信息。但是,基层记者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经常面临的挑战包括信息来源单薄、文风泛化、采访受阻、拍摄困难等等。然而,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媒体监督的重任却依然要得到履行。

第二段:记者的“故事男孩”角色。

基层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既要当好“收音机”,代表社会群众意见反映问题,又要当好“故事男孩”,以深入细致的采访为切入点,介绍天下奇观和感人故事的魅力。通过讲述丰富的人物经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因此,“故事男孩”的角色在基层记者的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第三段:如何应对基层报道的困难。

针对基层报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基层记者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应对技巧。例如,扩大信息来源的渠道,深入基层社区了解当地的事件、社会问题的背后;在采访时,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采访技巧,例如,与老人亲切交流,与职业官员正经谈话,能够更好地建立信任;关注新闻时效性,以确定一个时间节点,集中关注某一事件的发展进展。这些是基层记者在工作中的基本技巧。

基层记者不仅仅是媒体行业中的一份子,更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坚实基础。每天,在社区的一角、城市的一隅,成千上万的基层记者都在不懈地努力工作,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时代的脚步和人间的温情。他们是新闻报道的化身,是传媒的缩影,是公众声音的代言人。基层记者的存在,让新闻报道与民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促进了公共知识的共享。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作为媒体职业中的一份子,基层记者需要时刻发扬艰苦奋斗、钻冰求火的精神,把握住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会。通过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相关的业务水平及综合能力,为学习实践等多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的媒体传播中,基层记者这份职业将会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让更多基层新闻和人民生活更加贴近。

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通过2月余的“走基层”活动开展,我有幸深入了街道社区、乡村田野,对基层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感性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只有植根于沃土,才能成长为大树”的道理,在党性修养、作风建设及认知层次上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讲,最深刻的感受有三点:

第一个感受,走基层是改进作风的“试金石”。在开展创文成果巩固、基层治理包保、扶贫联系村帮扶等一系列活动中,直接面对的都是一线的老百姓,群众的诉求各种各样,当他向你表达诉求,甚至怀有成见的时候,该怎么样面对和处理,则成为了考验党性修养的关键时刻。有的百姓对政策理解有误区,那就该和颜悦色耐心解释,如若显得不耐烦,或一句“我也不懂,你去找相关部门”应对,则不仅矛盾为化解,甚至造成更大隔阂,从某称程度上讲,可说是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这是不是小事,而是讲不讲党性、讲不讲政治的问题。有的群众反映的遗留问题确实在理,就应积极安抚,同时做好沟通汇报,争取合理化解,若是嫌麻烦推给“相关部门”,那和前者一样的性质。因此,我们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基层工作中。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从3月起我到县域内的俄热乡参加“走基层,暖民心”和“一对一”帮扶活动。曾经我也是一名基层的党委书记,但此次“走基层”活动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一、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之忧。

“走基层”活动的宗旨是了解群众的难处,并尽力帮助其解决难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温暖。在政法委的牵头带领下,我们活动组一行先后走访了俄热乡二楷村、烧热村、依斗村的三十多户困难家庭,在与他们的面对面交流时,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

二、只有扎根群众,才能明确责任和使命。

毛主席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俄热乡驻访期间,我常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干活,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非常快乐的,那儿的人们淳朴善良,常常一个小细节就令我非常感动,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我才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立志要手捧一个真心,走进人民群众之中,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为他们服好务,尽好自己的责,使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感受到幸福。

三、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才是为民服务的基本保障。

不管是在平常工作还是在整个走基层过程当中,所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专业知识都需要我们充分领悟和学习,只有充分的加强本身素质,全面提升本身修养,不断学习、深入领悟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积极拓宽知识面,才能为更好更全面的为群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此次活动的展开,不但提升了本身素质和修养,更让我理解到只有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排难解纷,才能真正遭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只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增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继而推动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新春走基层心得体会

春节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农民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与辛勤付出,也让我意识到了在城市的优越条件下,我们应当珍惜并感恩他们的辛勤劳作。以下是我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农民辛劳付出的艰辛。当我走进农民的家乡,看到他们辛勤耕耘的田地和劳作的身影,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他们舍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田间地头忙碌了一整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蔬菜。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天气的变化和农作物的风险,经常需要冒着大风大雨去保护自家的庄稼。他们辛勤的努力和无私奉献,让我深感敬佩。

其次,我对农民的智慧和技能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农民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种植者,他们还是一种技术工人。在农田里,我看到了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来处理各种问题。他们不依赖高科技设备,却能够准确判断田地的需水量和施肥量。我曾亲眼目睹农民们精确地挖沟灌溉,使田地得到适当的水分和养分。这让我对农民的智慧和技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再次,我认识到城乡差距的存在,并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乡村,我发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交通、卫生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民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远以来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们关注农民的权益,为他们造福出力。

最后,这次活动增强了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的尊重。在农村,我看到了宽阔的田地、清晨的露水、朗朗的鸟鸣,我感受到了远离喧嚣的宁静生活。农民虽然生活简单、收入较低,但他们依然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我曾和农民们聊天,他们跟我分享了他们晒穀赶场的习俗、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这让我对农民充满了尊重和敬意,心中也萌生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总而言之,“新春走基层”这次活动让我走进了农民的生活,深感他们的辛勤和智慧。走出城市的我,看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思考着如何解决。我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并对回乡发展充满了向往。这次活动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也是我迈向成长的一次重要历程。感谢这次活动给予我这么多的收获和启示,我将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会为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新春走基层心得体会

随着新春钟声的敲响,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为了更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和需求,我参加了一次新春走基层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走进基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我曾在城市生活了很多年,直到这次走进农村,我才真正意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田野间翠绿的麦苗,河水中嬉戏的鱼儿,一片片开满鲜花的菜地……这些美景让我心旷神怡,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伟大,我们要珍惜生态环境,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

其次,与基层群众的交流让我更加了解了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在与农民工人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辛勤的劳动和勤俭朴实的生活。他们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劳动待遇和工作环境却并不理想,这让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再次,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基层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走访了乡村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在与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十分辛苦。然而,正是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中。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当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为基层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向往。我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我应该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要关注身边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总之,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了解了基层群众的困难和需求,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要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努力向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年关已近,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走访慰问活动,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感情,作为地方政府要确定慰问对象、慰问标准和慰问方式,响应中央号召,一切从简,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最需要帮助的群众身上,同时工作不能流程化、形式化,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把扶贫济困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建立完善的救助帮扶体制,结合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责权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每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会在年前和春节期间对一些困难老党员、贫困农民或者外出打工者等进行走访慰问,关注特殊群体,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和国家的关怀。多与各个阶层的群众接触、交流想法和感情,也有利于我们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期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积极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同时,历年来我们都大多采取送慰问品、慰问金、进村入户等形式来进行慰问,能实地观察了解群众的真实生产、生活方式,最直观的知晓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以便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做好帮扶救助计划。

记者走基层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开展“迎新春、下基层、送温暖”节活动,管委会党员服务队按照活动方案对活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与春节期间将服务的对象进行了事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关的宣传材料及各类慰问物品,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广大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奠定了良好基层。

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迎新春、下基层、送温暖”活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成立了以管委会党组书记为队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迎新春、下基层、送温暖”党员服务队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机关全体党员认真贯彻落实,以对党、对机关、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活动摆到重要位置来抓,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1月12日,管委会党员服务队深入斑竹园镇和军屯镇贫困户家中进行春节慰问,在节前为他们送去温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身边。党员服务队员们向斑竹园镇和军屯镇7户贫困户送去了共计4000余元的春节慰问金和慰问品,向他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并进行了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当前存在困难。帮扶户们对管委会同志们的关心慰问十分感动,表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定努力将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勤劳致富,早日摆脱贫困。

管委会党员志愿者小分队还走向街道,通过播放光碟,发放传单等方式向群众进行爱护环境、科普知识、文明风尚的宣传;结合北部新城现代商贸功能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志愿者来到功能区内各项目建设现场,向项目施工人员分发了关于应急、安全、环保等宣传资料共计三百多份。

为维护功能区良好的环境卫生,使人民群众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度过节日,管委会党员服务队来到斑竹园镇柏水社区街道,协助当地居民清除街道垃圾、污水、杂物、污泥,清理卫生死角、牛皮癣、小广告。向临街商户、住户宣传环境保护和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做好门前清洁卫生三包。

深入基层当好记者心得体会

记者这个职业,既能带给人荣耀与光彩,又需要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然而,许多记者却很难挣脱重复套路、浅尝辄止的怪圈。为了更好地发掘新闻价值,提高素质,当好记者,深入基层是必备之路。在我的实践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深感深入基层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塑造了我更坚定的新闻理念。

第一段:领略酸甜苦辣,走进基层人民的生活。

记者的工作,应该是让人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通过机关、新闻稿或者网络获取信息,而与基层人民的实际生活疏远了。深入基层,亲眼目睹穷苦农民的辛勤劳动,体验忠诚干练的基层干部,感受基层群众的温情与热爱,让我们对新闻的理解更加深入、体会更加真切。

第二段:收获写作素材,让新闻更有温度。

回忆我曾经深入贫困山区报道的经历,那里的贫困户虽然缺少物质上的满足,却依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们的故事,不仅触动了我的心灵,也使我获得了珍贵的写作素材。这些真实、温暖的故事,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了农民的坚韧与决心,从而更接近真实的生活。

第三段:提升专业素养,增加新闻深度。

透过基层的窗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社会矛盾、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些普通人的心声。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观点,这些都是通过与基层干部、农民、劳动者的交流碰撞获得的。这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也让我写出更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第四段:增强责任感,让记者担起革命者的使命。

基层是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深入基层,我们不仅是新闻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身处基层,我们所报道的问题、所写的故事,都与国家、民族和人民息息相关。深入基层,可以更好地对社会矛盾进行解剖和分析,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使记者责任感倍增,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记者与革命者使命的契合。

第五段:传递正能量,让新闻影响深入人心。

记者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深入基层,我们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是社会的支撑力量,如同那盆盆鲜花,虽然并不起眼,却散发着令人震撼的力量。通过报道他们的故事,我发现许多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无疑是对社会给予他们的最直接的回报。我们的责任就是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感知到普通人的伟大,从而激发更多人的奋斗精神。

总之,深入基层当好记者是一条提升个人修养、拓宽新闻视野、塑造真实报道的必经之路。唯有深入基层,我们的报道才能更有温度,我们的新闻才能更加有深度,我们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舆论监督的责任。这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学识,提升眼界,更重要的是,坚定新闻信仰并将之付诸行动,让深入基层成为我们做好记者工作的必然选择。

新春走基层空乘心得体会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常常选择乘坐航班回家团聚。然而,作为一个空乘人员,今年我有幸参与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新春走基层空乘活动”,这是一次尝试新生活、了解基层的难得机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走访基层的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基层人民的淳朴与热情。

在这次活动中,我第一次亲身走进一些偏远地区的小镇和农村,与基层人民进行交流。我被他们的淳朴与热情所深深打动。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却是如此强烈。他们对我们空乘人员的到来充满期待,热情洋溢地为我们提供食宿和交通服务。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深刻意识到基层人民的艰辛和奋斗精神,对生活的自强不息让我敬佩不已。

第三段:感受基层工作的辛苦与挑战。

走访基层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需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到偏远的地方,有时甚至需要步行长途跋涉。基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也远比我们平时服务的舱内恶劣。然而,这一切的辛苦和挑战都不足以阻挡我们的步伐,因为我们明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基层人民的需求和困境。

第四段:加深对国家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在与基层人民的接触中,我对国家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我们国家的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基层的努力和贡献。在农村,我看到了农民们勤劳的身影,在小镇,我看到了创业者们积极的努力,他们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我为自己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明白到自己作为空乘人员,有义务将这一切带回去,与更多的人分享。

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空乘活动,我不仅获得了尝试新生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基层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加深了对国家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这次活动不仅开拓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和工作。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类似的活动,将更多的爱和关怀带给基层,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以上五段的连贯文章,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新春走基层空乘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从感受基层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到体会基层工作的辛苦与挑战,再到加深对国家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最终回到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内容紧密连贯,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和贡献。

记者新春走基层总结

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从1月20日至2月10日,不间断推出27块“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专版,在一版推出重点稿件,共刊登相关稿件208篇、图片112幅,稿件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这些报道采写深入、精彩纷呈,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好评,营造出昂扬向上、喜庆热烈、团结和谐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今年,经济日报“新春走基层”活动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领导靠前指挥,带头“走基层”,实现“全社动员,全员覆盖”

编委会领导对活动高度重视,社长徐如俊、总编辑张小影多次动员部署,明确“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按重大项目运作,调动全报社的力量和资源组织实施,并设专人协调。活动推进过程中,编委会领导多次召开策划会、协调会、采编对接会,精心策划报道方案,在征求采编部门、直属单位、驻地机构、骨干记者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新春走基层”报道方案经过几上几下、数易其稿,最终审定,相关责任人认真落实、动态调整。领导靠前调度指挥,有关部门精心策划,全员积极参加,确保了报道力度不减,质量大幅提升。

2月4日至6日,农历正月初五到初七,社长徐如俊同志带领经济日报采访组,赴河北省平山县葫芦峪蹲点采访。采访组住工舍、访农家,进大棚、上塘坝,深入采访了葫芦峪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制宜搞荒山开发、创新模式促农民致富的事迹,获得了许多一手材料,并撰写了深度报道刊发在报纸头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1月28日至29日,春节前夕,总编辑张小影同志带队深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采访,与农户聊家常、话丰收、听喜悦、谈期盼,原汁原味地记录下乡亲们的心里话。采写的《听乡亲们说喜道“忧”》一文中,记者用鲜活的语言、质朴的文风刻画出一组怀揣创业梦想的人物,折射出农产品转变为商品、农民转变为居民、农村转变为社区的变迁,受到读者好评。

领导率先垂范,采编人员积极参与、通力协作,百余名记者放弃年节休息,扎实采访,精心编辑,实现了“全社动员,全员覆盖”,稿件呈现“爆棚”之势。同时,着力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有所创新,着重打造“蹲点笔记”和“在节日岗位上”专栏,选派记者蹲点采访保障城市运行、服务人民生活的艰苦行业,探访一些普通读者不太熟悉的特殊岗位,让稿件聚焦普通人的奉献与坚守,为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守护光明的电力巡检工》、《快递包裹的背后……》、《风霜雨雪总关情》、《农批市场的繁忙三日》等蹲点笔记刊发后,受到相关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关注,有关单位专门来电表示感谢。

二、拓展报道领域,采写扎实深入,实现“天天有主题,日日有亮点”

经济日报把“走转改”要求贯穿活动始终,要求记者不得借助通讯员和相关部门人员陪同,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通过扎实采访,集中展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在落实策划方案的基础上,领导提倡记者主动发现选题,做自选动作,做到了“天天有主题,日日有亮点”。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报道按“送温暖”、“不熟悉的岗位”、“欢乐过大年”、“新年新变化”四个单元推进,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变化,大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取得的成效,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宣传亿万群众欢度新春的热烈喜庆景象。

深入艰苦岗位、艰苦地区采访,凸显了经济日报“新春走基层”报道的力度和特色。报社派出骨干记者,深入西藏、新疆、贵州等边远地区采访,记者与普通劳动者一起值守大夜班,一起感受工作的紧张,体味每个普通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在雪域高原,记者与青藏铁路守护官兵一起巡线;在新疆乌鲁木齐,记者追风达坂城、陪伴环卫工人,与当地群众一起感受生活的变化;在山东兖矿地下800多米的矿井,记者与矿工用岩石当餐桌,席地而坐吃起年夜饭;在海南琼海市潭门港,记者感受渔民对深耕南海的信心。在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山区,记者与基层电力巡检工人一起爬山过坎,同吃、同住,体验他们守护首都光明背后的付出;在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室,记者与预报员一起在节假日值守大夜班,感受气象工作者常年“白加黑”的紧张工作和准确及时预报的切实努力。

登上从北京开往重庆的l603次农民工专列,记者与近1800名农民工兄弟一路同行,倾听他们的收获与期盼;在万家欢聚鞭炮齐鸣时,记者顶风冒雪与铁路职工、公安交警、医护人员、环卫工人一起坚守岗位,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记者在采访中与基层群众心贴心,收获了感动和激情,来自基层的报道接地气、有灵气,读者来信、来电评价“经济日报新春走基层稿件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感染力吸引力强”。

三、精心组织,精心编辑,做到“无缝隙对接、全天候沟通”

经济日报提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要充分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情况,报道各级党委政府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报道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报道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风气、新变化,报道各族群众欢度新春佳节的欢乐气氛和喜人景象。同时,记者要带着问题意识采访,通过报道促进问题的解决,给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部署有力,更要落实到位。“新春走基层”报道涉及面广,要调度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参与,还要把编委会领导的报道意图落实到位,报社周密部署、组织协调,组建了机动报道组、返乡报道组,节日期间调度驻站记者动态发稿。今年,通过qq、微信、群发短信、公共邮箱等多种手段,提前发布详细的报道提示、编辑记者返乡地点和通讯录、动态发稿计划、官方微博图片报道安排等最新信息,使记者准确领会意图,保证报道任务的落实,做到“无缝隙对接、全天候沟通”。

报社还抽调精干力量,成立“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编辑组,编辑组精心编辑稿件,突出处理,保障版面的冲击力。大家分工明确、思路清晰,认真做好专题、版面的具体策划和设计,做好相关服务工作,通过编辑手段尽可能使文章“短、实、新”,有利于读者阅读。每天的版面设计冲击力强的视觉元素,形成中心视觉区,使报道有组织、有声势,版面有创新、有美感。

一版、要闻、综合等相关版面也实现联动,腾出版面和重要位置给重点报道,并连续在一版开设“新春走基层”专版导读。《让贫瘠太行山系上致富金腰带》、《听乡亲们说喜道“忧”》、《追风达坂城》、《官地煤矿下井记》等文章在一版重要位置刊发,基层群众成为报道的主角。

四、报、网、博互动,全媒体优势凸显,让报道“立体生动”

适应全媒体竞争要求,经济日报对“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进行立体呈现,进一步增强了影响力和覆盖面。通过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法人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记者在基层的新发现,为广大受众奉上一份节日盛宴。

中国经济网开设了“新春走基层”专题,及时、集纳重点报道和文章,并根据报社整体方案制定报道计划,自采重点稿件可推荐报纸刊用。专题自上线起,一直在大首页首屏特别关注区套红处理。同时,在大首页要闻区开辟专区,每日突出处理相关稿件,《喜看年俗新变化》等稿件在大首页头条处理,对《户外休闲过大年》、《进农村看变化》等多篇文章在大首页要闻区加粗处理,《微信传来的“年夜饭”》、《说说那些年过年的味道》等组图在大首页大图区处理,使网页更加喜庆热烈。

在《高压线上的坚守》、《探访京城社区老年餐厅》、《探访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室》、《传递冬日里的温暖》等重点采访报道中,中国经济网派出视频记者与经济日报文字记者一同探访基层一线工作者,拍摄了大量视频素材和照片,并在紧张的时间内,制作出高质量的视频节目。文字稿在经济日报专版上刊发,并配发二维码,扫描可见更多文字、图片、视频和微博内容。中经论坛还结合自身实际,发起网友“庙会随手拍”活动,也得到网民热烈参与。截至目前,共收到网友回帖近千篇,点击率约8万次。

素材一次性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信息多渠道发布。经济日报记者的独家报道、独家观点、感人图片在经济日报法人微博及时发布,报纸也大量采用来自本报法人微博的图片和其他内容。截至2月8日,腾讯和新浪法人微博新春共发布42条“新春走基层”稿件、90余张图片。网友反响热烈,阅读量总计200多万次。

经济日报法人微博(微信)上,“来,拍张全家福”、“离别的车站”、“离别的时刻”等栏目被网友广泛传播。法人微博室主动策划的“回家路上吃什么”、“给家人的礼物”、“和采访对象一起吃年夜饭”等,网友反响热烈。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次集中行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深入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全体采编人员接受了一次生动的世情、国情、社情教育,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锤炼了队伍作风,收获了力量和感动,这些成果还将在今后的报道中逐渐显现。

基层记者心得体会

基层记者是指工作在县市区的新闻从业者,相较于上级媒体的记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更注重基层新闻的采集和报道。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情况有深刻了解,还需要与当地人民深入了解并保持沟通,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然而,基层记者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明显。他们需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新闻,同时还需要在保险杆等内容上进行长时间的创作,这些都要求他们具备高强度的工作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点训练基层记者的心理素质与专业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心理素质的训练不仅能够让基层记者更好地应对各种工作压力,还能在不断变化的新闻形势下始终保持镇定。同时,专业能力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基层记者需要具备海量信息的分析能力、灵活的脑力、及时的沟通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等,这些都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和对自身认知的不断深入。

在具体采访工作中,基层记者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经验,才能做到获得信任、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社区、乡镇等基层工作场所,基层记者需要获得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如何与当地村民或企业负责人保持深层次的沟通。这些原则可能不会在课本中学到,但对于一名优秀的基层记者来说,一定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学习。

将中国的农村和县镇发掘出来是媒体的基本职责。在履行这一职责之前,基层记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在获得相关新闻资讯之后,基层记者需要经过深入了解和调查,以更加专业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报道。同时,他们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中来,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声。

第五段:对基层记者的未来展望和期望。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进步的技术不断涌现,媒体的形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于基层记者来说,这其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未来,我们期望基层记者可以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为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我们也期望基层记者可以做到自身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人。这样,才能在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记者新春走基层总结

为持续深入开展“走基层、送健康、惠民生”活动,进一步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特别是针对当前的隆冬时节农村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情况,县昌仁医院于近日组织内、外、骨脑、妇产及功能科等资深专业技术人员,携带心电图、超声仪有关设备,冒严寒前往上丰乡所在地,开展“走基层、送健康”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医务人员热情为前来咨询就诊的村民测量血压、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群众进行检查诊治,尤其是针对目前寒冷季节老年人多发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患给予解答疑问、结合疾病实际需要,免费予以b超、心电图检查,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和健康宣教。真正做到热情服务、贴心服务、免费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测血压102人,接待咨询、义诊120余人,行b超检查76人,心电图检查83人,深受广大村民欢迎与称赞。

浓浓的乡情,热闹的人群,1月14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新庄村的地头上,围满了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他们都是来参加第四届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的当地群众。

当天,由新庄村全体村民主办的“阿米嘉顶之韵”第四届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在神圣的阿米嘉顶山下拉开大幕,来自湟中县共和镇的新庄、曲弥廓-诺宇、纽隆、噶曲然、唐兰等10个村的近千名群众赴约而来,参与这项极具高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古老体育游戏。

“阿米嘉顶之韵”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自20xx年起在每年的藏历新年或春节前后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村运会突出民俗特色,将曾经在半个世纪前普遍流行于本地的传统游戏和歌舞发展为竞赛和表演项目,不仅唤醒和复兴了却西德哇村民的古老民俗记忆,更促进了当地群众间的文化共融和友爱团结,这几年日渐受到外界的关注。

20xx年12月,由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宗喀·漾正冈布教授主持运作和搜救的“却西德哇古老游戏”正式被青海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这项在却西德哇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游戏重焕新生,引发传承和学习的热潮。

当天,很多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古老工具和传统活动,其中藏族妇女许桂英手中的抛尔石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抛尔石主要是用于放牧时驱赶牛羊,中间卷上石头,能扔出数十米远。因为家中放牧,许桂英从小耳濡目染从父辈身上学会了使用抛尔石的技巧。如今,自己虽然再也不用赶着牛羊放牧,却依旧喜欢这项极富草原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运动。此前,她曾参加过两次却西德哇村运会,最好成绩取得过第二名,今年,她表示将向第一名发起冲刺。

作为却西德哇古老游戏的首席传承人,多杰扎西(郭祖成)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繁荣场面。1月14日,在第四届却西德哇传统村运会现场,多杰扎西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忙着组织表演节目,一会儿客串主持人现场讲解游戏秩序,一会儿亲身上阵示范传统游戏的玩法。

“这次村运会主要以和谐、环保、友爱为目的,希望在得到政府、群众支持的基础上,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能不断发扬光大。”多杰扎西说道。

据多杰扎西讲述,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却西德哇古老游戏”在当地重新得到群众的重视和支持。目前,他带领着20多名徒弟练习却西德哇古老游戏,经常在广场上、农田中搞活动,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从1月27日到2月5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分两个采访组,奔赴南北疆地州开展“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记者进农家、进工厂、走进田间地头,记录城乡基层的可喜变化,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完成采访,蓦然回首,伴随着匆匆脚步,也收获了无限感慨和感动。

新春走基层南疆组记者景磊、阿依本先后采访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库车县、温宿县、柯坪县、阿瓦提县的各乡镇、村,采访喀什地区喀什市、巴楚县、疏附县、英吉沙县,采访住村工作组成员、村民、基层宣讲员、企业员工和负责人,走访了南疆部分地州节日市场,感受基层年味的大不同、更浓的“年味”,10天累计行程超过4300公里,记录下了基层群众琐碎却真实的生活,介绍当地人民生活的新变化。采访过程中,平均每天行程超过400公里,晚上赶稿,才写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幸福的笑脸扬起来》《70后老人的快乐观》等15篇稿件,在新广早新闻播发,用普通人的视角感受时代变迁,生活变化。同时,记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制作了微信,在先锋961、阳光895以及新广行风热线官方微信发布,体现了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要求的走基层、贴地气,影响非常好。

在采写稿件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每一位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疏附县77岁的托拉甫?阿尔祖老人,进社区、进农户,走街串巷用快板的形式向歌曲群众进行民族团结宣讲,听众的掌声和欢笑是老人坚持多年宣讲的动力和快乐来源;巴楚县恰尔巴格乡麻扎阿勒迪村26岁的小伙子乌吉?卡日,开办“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启小乡村“网购时代”,在帮助村民网购的同时,将当地的红枣、核桃等特产搬上网络销售,让“家乡味道”热销网络是他的梦想;喀什市乃孜尔巴格镇尤喀毛拉扎德村村民阿米娜?海力姆在当地灯笼工厂上班,挣得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干部买买提?艾买提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信念,主动与受极端宗教思想影响的居民艾买尔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转化、创业……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除了家人和同事,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贵的品质,展现着基层的丰富多彩。

新春走基层,感动我们的除了这些,还有农村正在悄悄发生着的变化。自治区妇联工作组在喀什市乃孜尔巴格镇尤喀毛拉扎德村办起工厂,村里的妇女们,姐姐带着妹妹、婆婆带着儿媳,组团到工厂里学手艺、赚取生活费,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地是看到了她们思想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从不能、不愿出门到现在主动要求进厂工作,农村妇女越来越自信、独立;疏附县萨依巴格乡喀扎克拉村村民庭院中,牲畜暖圈、鸽子棚、拱形温室大棚、樱桃树、葡萄树先后入住,昔日光秃秃乱糟糟的农家小院,经过工作组整合扶贫资金的投入,形成了“前有院,后有圈,中间是宫殿”新农村居民点,村民借助庭院这样的“小型农场”,发展庭院经济,新一年的收获指日可待。农民在谈及这些变化的时候,不禁喜上眉梢。

记者基层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记者,基层报道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报道不仅是了解社会底层动态的窗口,也是展现记者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基层报道中,我亲身体会到了新闻报道的力量和责任感。下面我将从个人经历出发,谈一谈我在基层新闻报道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深入一线,做好准备工作。

基层报道需要深入到最基层,并了解民生热点问题。为了做好报道,首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我经常在走访前,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基层地区的社情民意,掌握最新的政策动态。与此同时,我还会与前方人员联系,了解最新的报道线索。这些准备可以有效帮助我在一线报道中更快捷、准确地掌握信息。

第三段:聆听百姓声音,传递真实报道。

基层报道的目的是传递人民的声音,让他们的呼声得以被关注和解决。因此,我在基层报道中始终保持着谦和和耐心的态度。我尽量去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互动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这样的接触不仅让我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情况,也让我了解到民众的真实想法和期待。通过我的报道,我可以将他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广大的听众,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关心。

第四段:保持客观公正,不被负面情绪左右。

在基层报道中,我必须保持自己的客观公正,不受个人情绪的左右。当我面对负面情绪和态度时,我会以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并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观和判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会尽量保持中立,不对事实进行歪曲,不在报道中加入个人色彩,确保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真实客观的画面。

第五段:持续充电,提高专业水平。

基层报道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繁琐的工作,需要我具备坚韧的意志和高超的技巧。因此,我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并通过不断充电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经常参加培训班、研讨会以及与其他记者的交流,了解最前沿的报道技巧和方法。这些学习和经验使我能够在基层报道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

总结:

基层报道是新闻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基层报道中,我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记者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责任感。通过准备工作,聆听百姓声音,保持客观公正以及持续充电,我在基层报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传递着真实的新闻报道。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坚守职业操守,为了民众的利益,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新闻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基层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传播者,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记者们通常通过实地采访、调查研究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全面、客观的新闻信息。对记者而言,基层是他们接触到真实社会问题的一线,也是他们培养专业素养和体验社会发展的宝贵机会。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探讨记者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作为一名记者在基层工作,面对各类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加明白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记者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经常要应对复杂的情况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基层工作中,常常面临着交通不便、通讯不畅、资源匮乏等种种困难。然而,记者们不畏艰辛,通过钻研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修养。坚持下去,才能够在基层工作中克服困难,获得更多的素材和宝贵经验。

其次,基层工作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有善于倾听和交流,才能够更好地收集信息。记者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如政府官员、企业家、农民工等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状况以及人们的需求和期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理解,是记者能够深入采访、把握问题核心的关键所在。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成长的结果。

此外,在基层工作中,记者们不断锤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记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力。事实上,基层生活给了我们更多直观的材料,但其中真与假、善与恶的辨析却有时需要更加谨慎。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和舆论压力时,记者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遵循新闻规范和道德原则,坚守真实、公正、客观的价值取向。

最后,基层工作为记者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创意。在基层,记者们可以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社会脉动,与身边的人们共同生活、努力和奋斗。通过独特的角度和思考,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和信息呈现给公众,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通过丰富多彩的报道,记者们可以准确传递信息和触动人心,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总之,记者基层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通过与基层群众接触,记者们能够深入感受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变化,并体会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沟通、独立思考和创意都是记者们得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拓宽视野,才能在基层工作中站稳脚跟,发挥更好的作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新春走基层空乘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机场的人潮逐渐增多,走向祖国各地的机票成为了最抢手的礼物。作为一名空乘人员,我借着春节大规模返乡的乘机潮,有幸走基层,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飞翔的奇迹。在这里,我将分享我新春走基层的空乘心得体会。

第二段:飞行的细节描写。

飞行是空乘人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我此次出行的方式。在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乘坐了北京到上海、广州、成都等多地航班。起飞前的仪式感和紧张,平稳的升空过程,以及飞机在云层之上穿越层层白云的场景,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飞行的美妙。在观景窗前,我目睹了充满奇幻色彩的日出和云霞,看到了月亮从云缝中冉冉升起的壮丽景象。这些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也增添了我对飞行事业的热爱。

第三段:出行的人文体验。

除了飞行的奇妙体验,出行的过程中,我还亲自感受了祖国的壮美山河和特色文化。在广州,我品尝了香喷喷的广东美食,感受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的景仰。在成都,我欣赏了川剧的精湛表演,体验了火锅的辛辣美味。而在上海,我沿着外滩散步,感受到这个繁华都市的多元文化和现代气息。这些人文体验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使我更有信心和骄傲地更好地传递航空文化。

第四段:走入基层的触动。

新春走基层还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走入了一些偏远地区,与当地居民亲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在一次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我结识了一位来自吐鲁番的阿姨。聊天中,我得知她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她经常乘坐飞机到乌鲁木齐购买教材。听到这个故事,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师者身份的崇高。这次走基层的经历让我明白,作为航空人员,我们不仅仅是飞行的执行者,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我们的存在和努力将对千家万户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和感悟。

新春走基层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航空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无论是飞行的奇妙体验、人文的感悟还是基层的触动,都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在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进步,为飞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航空文化和航空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飞行的魅力和航空产业的伟大。

总结:

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航空事业的魅力和航空文化的影响力。飞行的美妙体验、出行的人文体验以及走入基层的触动,都让我更加热爱着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对于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传递航空文化,为飞行事业贡献力量。

基层记者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新闻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公信力。在我为期两年的基层记者生涯中,我与社区居民、农民、企业家等不同阶层的人们接触,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心态,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基层新闻的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详细描述我的体会和经验。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们身上有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担当起社会的舆论宣传工作,传递最真实的信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各种社会事件,及时采访并发表新闻稿件,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直到事实真相被揭示出来。基层记者在公共权力机构和群众之间是一个桥梁,牵扯着新闻界的正义和良心。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新闻道德规范,做到言之有物,不造谣、不传谣。

第三段:基层新闻的独特性。

基层新闻有其独特性:它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比如社区活动、乡村建设、民生项目等。基层新闻有着更高的可读性、接受度和参与度。对基层记者而言,我们要发扬新闻敏锐、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注重采集初生信息和第一手材料,构思新颖的报道角度和形式,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在基层记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具备一些技巧。首先,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闻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和对应的采访策略、写作技巧和推广渠道。其次,我们要关注当地的特色、民俗和文化。拓宽视野,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商圈、医院等地进行采访,感受当地的风情和气息,保持敏感和创新,提升新闻的品质和影响力。最后,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宣传和推广新闻,如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突出主题、演讲等,让新闻传播得更远、更广。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这需要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学习领导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新闻意识和创新力。我们还要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和快速变化的传媒技术,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我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入基层当好记者心得体会

作为记者,深入基层报道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用文字记录他们的故事,传递他们的声音。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幸多次深入基层做报道,这使我认识到,深入基层当好记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

二、坚定的信念。

深入基层当好记者,首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基层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地方,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复杂。需要面对贫困、文化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克服这些困难,不畏艰险,坚持走下去。记得有一次我到一个偏远山区采访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虽然路途艰辛,但当我看到那些孩子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心想要有一个好的未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基层的状况,传递更真实、更全面的信息。

三、勇于担当的精神。

深入基层当好记者,还需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基层问题繁复多样,常常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揭露。作为记者,我们要勇于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用笔来捍卫公正、真实和正义。记得有一次,我到一座城市的工业区进行暗访,发现一家企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企业却一直逃避监管部门的检查。我义不容辞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写出了一篇报道,经过我的努力,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深入基层的动力源泉,只有真正敢于揭示问题,才能为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四、敏锐的洞察力。

深入基层当好记者,还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基层是一个变化多端、信息敏感的地方,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抓住新闻的脉搏,把握住关键信息。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农村调查新农村改造项目,当时大家普遍反映该项目的进展比较缓慢。通过与群众交流和深入调查,我发现一些新农村改造项目的质量问题根源,并及时地将这个问题反映给了相关部门。后来,那个项目得到了重新改造,群众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敏锐的洞察力,使我们能够在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工作效能。

五、总结。

作为一名记者,深入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必然选择。只有深入基层,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记录他们的生活,传递他们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深入基层的工作,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我们作为一名记者的价值。深入基层,当好记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基层带去正能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基层记者的心得体会

作为基层记者,我曾经历过许多磨难和困惑,但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基层记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同行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第一段:责任与压力。

基层记者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追踪重大事件,及时报道社会新闻。无论是照顾家庭还是完成工作任务,我们都需要兼顾。此外,面对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判,我们必须坚持原则与公正,而不被外部压力影响。正是这份责任感和压力,驱使着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二段:眼界与视角。

基层记者的工作使我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人和事,丰富了我的眼界和视角。我了解到社会的百态,见识到人们的各种命运。作为记录者,我们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独特眼光。而通过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我们更能体会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这也让我明白到,作为基层记者,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更是唤起公众的意识和思考。

第三段:对技能的追求。

作为基层记者,我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除了文采和表达能力,我们还需要具备调查和采访技巧,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甚至还要会拍照和剪辑视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要迎接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挑战,学会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持续学习和不断追求,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基层记者。

第四段:挑战与成长。

基层记者的工作充满了各种挑战,这让我们得以成长和进步。在采访中,我们会面临着思维碰撞和观点对立,需要在舆论风口上保持独立和理性。与此同时,我们也经常面对着时间紧迫和资源有限的情况,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任务。这些挑战是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热爱与情感。

在基层记者的工作中,热爱是最重要的动力。只有对新闻事业充满热情,才能坚持下去。我相信大多数基层记者都选择这个职业,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名利,而是出于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我们为了民众的利益而奋斗,为了揭露真相而努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情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通过报道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作为基层记者,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追求,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基层记者,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