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事迹材料 >正文

最美铁路人的事迹材料(实用21篇)

事迹材料是对某个人在特定事件或经历中的表现进行记录和阐述的一种文字材料。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事迹材料范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美铁路人事迹材料

_年度是西安地铁历经困阻考验,实现历史进程快速发展卓越前进的一年,同时这也是地铁领导与广大职工心系一线、团结奋进、突破重重屏障,屡建节点新功,并最终圆满完成千年古都跨入地铁大时代重大使命的一年。在公司部门领导的科学指挥、合理规划、统一定筹、细致深入、扎实有效的建设方案的层层推进与具体落实过程中,我低压配电专业工班业绩突出,成效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一、齐心一致,全心投入设施设备综合大联调项目。

综合联调是本年度公司必须及时有效切实落实的重大任务,也得到了全公司乃至基层员工的高度重视,因为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地铁整个运营体系服务质量的高低。低压配电专业设备涉及地铁二号线17个站,主要包括通风空调电控柜、eps应急电源装置、照明配电装置等,设备调试周期长,过程复杂,协助配合专业较多,各项调试指标需逐一划分,系统分类,单独操作。相继完成各站通风空调系统风机风阀的运行数据监测与故障模拟,eps应急电源装置11个状态测试和9个故障点模拟,以及照明配电箱各项回路测试。在此阶段,通过对各项设备的反复调试检测工作,为不仅为全线地铁相关设施设备提供了电力供应的安全保证,也使得本专业员工对相关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与性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进一步的拓展了其自身业务知识面和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公司部门的统一考核与评比,工班被评为综合联调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二、狠抓落实,强化业务技能素质,全面推进各项任务指标高效完成。

在整个确保运营顺利开通期间,低压专业本着安全第一、认真负责、强化管理、全面落实的观念,先后配合相关单位完成了针对全线17个站的设施设备资产请点与验收,消防验收,以及设施设备相关遗留问题综合治理整改等工作,并及时组织人员参与了部分站应急抢险维修工作。为了确保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得到连续的深入的提升与锻炼,在部门车间的提倡下,多次组织开展相关技术知识培训,并通过一系列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对员工进行系统全面的培养。综合各方面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在所有员工团结向上、扎实肯干、共同努力的低压工班在公司组织的争先创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工班,表现突出者得到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三、加强党建文化宣传学习,建设团队优良形象,促进工班科学管理。

面貌和诚挚的服务态度也愈来愈多的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悦纳。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与关注下,低压工班将越发坚强茁壮的成长,为西安地铁实现长久顺利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恳请组织予以考核审纳!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职场工匠”

火车驾龄足足26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26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他叫邢云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

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动车组能否在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这是世界级的课题。动车组会车时,路基的积雪被车头气流卷起,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不断钻研,勇于探索,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这一驾驶难题。

“95后”女孩刘晓燕也是一名勤奋钻研的“职场工匠”。她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的一名轮轴装修工。

雏燕展翅,不负芳华。10月份,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如果说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就是这份温度的守护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车”从四川普雄镇开往攀枝花南,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价为2元。阿西阿呷和同事们精心改造车厢,将“慢火车”建成流动的农贸市场。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守护着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出行路。

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的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区段,高寒缺氧、常年风雪,极端气温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书记于本蕃就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坚守了12年。

据了解,于本蕃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个小时,每走100米,他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目标就是养护线路零误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冻害,春秋防火灾。于本蕃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和昆仑山经历过无数次的雨、雪、冰雹轮番袭击,始终坚守在安全生产第一线。

作为我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上海虹桥站处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客运汽车站相连。在这个高铁大站里,铁警周荣亮是个“名人”。2018年,周荣亮被调入虹桥站公安派出所主抓治安工作,他立志打掉那些扰乱车站秩序的不法分子。

“你守在这里,我们根本干不下去。”这是一名曾混迹于上海虹桥站贩卖伪劣商品的小商贩对周荣亮说的话。在周荣亮的带领下,虹桥站报警数下降了80%,日均不足5起。

为病患搭建“生命线”,为车站编织严密“防护网”。从警16年,周荣亮在车站建立义警巡逻队力量,创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真正做到了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铁路最美青工事迹材料

xx疾病预防控制所。

消杀科科长。

杨xx,2015年被评为xx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4月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10月获得“xx好人”、xx省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2月被评为中央政法委“平安之星”。

参加工作10多年来,他立志白衣为甲,当好防疫卫士;从事冷门工种,投入极大热忱;做到细节到位,确保站车无恙。他充分做好思想、能力准备,在大任降临的关键时刻,做到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始终把旅客安全放在最高、最重要的位置。他就是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铁路系统唯一获得者、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疾病预防控制所消杀科科长杨xx,一名为站车和旅客筑起防疫安全屏障的铁路防疫卫士。

初心不改为战“疫”

杨xx是“85后”,2003年全国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时候,恰逢高考的他被钟南山院士的事迹激励,立志要做一名战“疫”勇士,便报考了xx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如愿以偿开启了“防疫人生”。因各方面表现优异,大学三年级时,杨xx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xx铁路疾控所,干起了防疫消杀工作。

防疫消杀这个专业,在铁路行业各工种中颇为小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已经担任多年消杀科科长的杨xx带着5个“兵”,负责铁路xx片区所有站区及配属车底的日常消杀、防虫灭鼠工作。事多人少,照样干好,入行以来,杨xx一天也未敢懈怠。刚参加工作那年,他的目光聚焦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防疫,与曾在现场的两位同班同学密切交流,积累了一定经验。

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有着多年思想和能力准备的杨xx率先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主动要求“到铁路疫情防控最需要、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从去年农历大年初一开始,消杀科的工作重心转向防疫消杀。作为消杀科科长、xx片区防疫消杀的带头人,杨xx身穿白色防护服,手持消杀喷雾器,迅速投身抗疫“战场”。

那段时间,消杀如同打仗,既有“阵地战”,又有“运动战”。xx地区的终到列车车底分别存放在xx客技站、xx动车所和xx西动车一所、二所。这几处相距甚远,疫情防控期间列车入库时刻表也被打乱。同时,杨xx还接到了在xx、xx西站站台开展就地消杀的新任务。起初,杨xx带着他那支小小的队伍,每天奔波、四处转场。那段时间,只要坐进疾驰的汽车里,无论颠簸得多厉害,杨xx都能快速睡着。但只要车一停,他又打起精神,背起沉甸甸的消杀喷雾装备,进站上车,筑起防疫屏障。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杨xx瘦了一圈。他的双眼布满血丝,还熬出了黑眼圈。单位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多方协调,杨xx的队伍逐渐壮大到16人,消杀科的职工终于可以变“四处游击”为“定点驻守”,大大减少了在路上奔波的频次。力量增强了,本领也要更高强。对于未掌握专业消杀技术的新手,杨xx手把手地教,在短时间内把队伍带起来、把效率提起来了。

我是党员我先来。

防疫消杀,程序非常严格。对于那些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发热旅客乘坐过的车厢及邻近车厢,消杀人员必须“全副武装”,用含氯消毒液做好消杀。

每次消杀作业,杨xx和战友们都把自己武装得“密不透风”。背上20多公斤的电动喷雾器,戴上口罩和护目镜,穿戴完成的那一刻,人就已经开始感觉憋闷了,走不了一会儿就全身冒汗、衣服湿透。

普速列车停在客技站里,杨xx他们要负重前行爬三个高台阶才能上车。动车组列车如果没有停在站台上,就要踩梯子才能爬进车厢,甭提多费劲了。终到列车往往会关闭空调,车厢里空气流动性很差,因此消杀作业开始不久,全列车便弥漫着消毒液浓浓的刺鼻气味。口罩根本阻挡不了这味道往鼻孔里钻。但杨xx并没有因此降低作业标准,车厢的行李架、通风口、连接处、厕所、地面、窗台、桌板、踏脚,一处不漏都喷到。消杀一列200米长的单编组动车组列车,平均要耗时50分钟。当终于可以脱下防护服透口气时,杨xx早已是内衣湿透、口渴难耐了。

相比普通列车的预防性消毒,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发热旅客乘坐过的列车终末消毒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穿着防护服,消毒液一喷,封闭的车厢里雾蒙蒙一片,往往看不清谁是谁。但同事们都知道,背着重装备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杨xx。他总说:“我是党员,又是负责人,有事我先来,你们跟上就行。”

有人作过统计,防疫消杀工作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杨xx他们每天要步行2万步以上。从2020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他和伙伴们最高纪录是24小时消杀了160余趟车体。最忙的时候,杨xx每日7时左右开始准备消杀作业,次日3时收工,4时才能回到驻地休息。

消杀所用的化学药品均有极强的腐蚀性。喷雾器上的管子用不了多久就被腐蚀出小孔。由于长期接触腐蚀性药剂,他手上皮肤越来越干、布满细小裂痕,一接触热水就感觉疼痛难忍,只好每日用冷水洗手、洗脸。因为连续一段时间休息不足、佩戴双层口罩、接触消毒液等原因,他出现了耳痛、失眠、眩晕等反应,医生多次建议他住院或休养调理,但杨xx选择了继续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理由很充分:“我是党员,又是临时党支部书记,年纪也比较轻,怎么能临阵退缩呢?”

敬业报国是“大孝”

杨xx的家远在离xx约60公里的共青城。每次通勤,他得先坐火车再骑电动车,回趟家非常不容易。平时,他难以顾家,只能拜托家人辅导孩子学习,靠姐姐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

2020年农历除夕,恰逢杨xx35岁生日,他原本计划在家里好好陪伴父母,全家人吃上一顿难得的团圆饭。除夕那天,杨xx一直忙到下午才匆匆登上回家的火车。可到家刚端起饭碗,他就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初一一早到岗就位。杨xx干脆利落地答道:“好的,我马上赶回单位。”

放下电话,他满怀愧疚地对双亲说:“爸妈,实在对不起,这次疫情来得突然,我又不能陪你们了……”杨xx的父亲安慰他说:“去吧,这是你的职责。”

从去年1月25日起,xx铁路疾控所消杀科转入“战时状态”,有时候忙得昏天黑地,他一整天都无暇给家里去个电话。家人们虽然很担心他,但都十分理解支持他的工作,基本没让他操心家里的事。

事实上,家里此时急需杨xx照应:他的父亲于2019年末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正在医院治疗。可2020年除夕夜后,杨xx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顾不上家里。父亲转院进行化疗,为支持杨xx的工作一直瞒着,只由60多岁的母亲一人陪护。杨xx去年曾在最忙之时,算好了挤出2个小时前往医院看父亲,但临行前突然接到信息,在管内终到的动车上发现确诊病例,要立即协调相关消杀事宜。于是,探望改为了打电话。

春运期间,杨xx带领列车消毒组迎难而上,累计消毒列车33331辆,其中对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及发热旅客乘坐过的列车进行终末消毒2261辆,避免了再度发生感染。

杨xx的战“疫”先进事迹,先后见诸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他也因此获得“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xx好人”、xx省劳动模范、中央政法委“平安之星”等荣誉称号。杨xx的父母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儿子的贡献后,不禁为之骄傲:“儿子,组织这么信任你,你一定要不负众望!”

去年12月,父亲走了。杨xx忍痛含悲,擦干眼泪,记着叮嘱,干好本职,和同事一道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并以此告慰亲人、报效国家。

志向引领人生。

青春需用来奋斗。

这名风华正茂的铁路人。

跟党旗前行的先锋队员。

最能明白“我是谁”“为了谁”

他把党徽戴在胸前。

将职责扛在双肩。

阔步奋进、义无反顾。

最美铁路人事迹材料[]

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工会副主席,2016年至今被派驻xx省勉县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称号和xx局集团公司“西铁楷模”称号,2019年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0月的秦巴腹地,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在xx省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村果蔬种植产业园内,黄瓜、豇豆、西红柿长势喜人,乡亲们采摘着累累硕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产业园旁,驻村第一书记陈xx正带领铁路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打井、建冷库等配套项目奔走。近几年的驻村扶贫工作,让陈xx变得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他与村民们共筑致富路,助力唐家湾村跑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距离勉县县城20公里的唐家湾村地处秦巴腹地,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直难以摆脱贫困。2015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达22。55%。

2016年1月,汉中车务段指挥中心副主任陈xx被选派进驻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到百姓院坝、田间地头调研,3个月后,摸清了75户227名贫困人员情况。

贫困户祝少勇一家4口住在危房里,一下雨房子就漏。然而,当陈xx帮祝少勇家申请到几万元的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资助款时,祝少勇却连连摆手说:“不敢想,盖不起。”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确定的最低脱贫标准,如果这都保障不了,那还要我们来驻村扶贫干什么?”陈xx一次次带队上门,2个月后,3间砖混结构的房屋拔地而起。祝少勇85岁的母亲逢人就说:“好得很啊!幸亏铁路扶贫给我们建了新房,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扶贫不是写在纸上的数字,而是刻在心里的责任。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村民李彩平突发疾病,晕倒在地上。

“陈书记晓得我家的情况。”李彩平的爱人唐桂林含泪回忆道,“晚上找车不方便,他就像自家人一样,开私家车连夜把我们送到医院,要不是他,我爱人的命就没了。”

出院后,李彩平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每周要透析两次,月均支出1万多元。陈xx急在心里,跑前忙后帮他们收集上报证明材料。今年4月,李彩平家成了低保户,每月能拿到低保金,看病报销比例也由80%提升到95%,大大减少了看病花销。

村民唐强国家中有三口人,自己一只眼睛患有残疾,还要照顾母亲和上初中的女儿。在他心里,陈xx就像亲大哥一样,帮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唐强国租赁的生产车间里摆满了led花盆、球形灯泡、usb充电灯、补水仪等电子产品所需的配件。工作台旁立着一台网络直播设备,一箱箱封装好的成品正待发货。

“初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学电子维修。陈书记鼓励我创业,推荐我参加了勉县的创新创业大赛,还帮我开办了小型电子加工厂。”唐强国说,“等加工厂将来发展了,我就扩大规模,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

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近年来,陈xx持续改善村中环境,不断引进产业项目,积极破解贫困户难题。2017年,唐家湾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贫困户减少到8户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5%,村民人均年收入由5056元增长到9400元。

“能人”眼里的引路者。

盖几间新房,救助几户村民,只能解决眼下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2016年,陈xx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前往汉中宁强、留坝等县观摩学习,最终形成了唐家湾村“农旅融合”“党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治理+产业创新”的扶贫工作思路。

陈xx和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引进灵芝菌种植项目,成立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建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黑米和香米等,全力促进增收。

唐家湾村种植油菜花800多亩,加上附近村子,连片油菜花5000多亩。独具特色的油菜花海,加上木耳、香菇、蜂蜜等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但在征集村民建议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实业经济看得见摸得着,乡村旅游太虚无缥缈!”“油菜花有啥看的?看看还能变成钱?来看的站上几分钟就走了,我们咋挣钱?”甚至有人说“搞这些项目就是白花钱”。

要想发动乡亲,就得让他们看到希望。陈xx积极争取铁路帮扶资金,协调政府投资项目,硬化道路,建设观景台,办小吃店和农家乐。不久,外地来的背包客和自驾游客人多起来,村民们也纷纷从观望中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

“要不是陈书记引路,我做梦也想不到办农家乐。”房子是三层小楼、背靠稻田居住的村民文新军是唐家湾的能人,也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10间客房,能同时入住20名游客,仅2017、2018两年,他家就创收6万多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汉中油菜花节,唐家湾村作为精品观花点之一,成了网红打卡地,40位村民直接参与旅游服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增收20余万元。2019年,唐家湾村更是游人如织,收入再创30万元新高。

尝到了甜头,2019年,陈xx又带领工作队加强和承包经营商联系,督促唐家湾村果蔬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今年5月,55亩20个大棚正式投用,每天有10多名村民在园区内务工。

“大棚种植保温防雨、病虫害少,生长周期也短。”承包商邱明杰说,“陈xx选中的这个产业项目有很大的潜力,村民们掌握了种植技术,就能脱贫致富。”

思路决定出路。2019年,33户贫困户人均分红60元。今年5月,户均分红446元,全村106位7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分红50元。

村干部眼里的“实干家”

“陈xx是真的想干一番事儿。”唐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唐华军说,“他是一个实干家。”

唐华军介绍,唐家湾的农产品品质优,但以前销路一直不畅。2018年春运,陈xx在汉中站组织开展“高铁年货节”,大力宣传唐家湾,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他还利用多个销售平台,在xx、汉中铁路小区和汉中至阳平关的“慢火车”上进行展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唐家湾村交通不便,由于经费紧张,村上一直没有配备车辆,陈xx的私家车就成了村两委的“公车”,跑项目、拉物资、出售农副产品、组织外出考察……驻村以来,这辆私家车行驶近12万公里,陈xx丝毫没有怨言。

“2018年,我们组织到四川考察,带回了600多棵‘翠红李’树苗,跑了5个多小时,全靠他的私家车搬运。”唐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文荣波说,“陈xx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唐家湾的发展。”

铁路最美青工事迹材料

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等荣誉。

2021年,大秦铁路以4。2亿吨的年运量继续保持世界单条铁路年运量最高纪录。这一纪录凝聚着众多铁路科研人员躬身实践、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于xx就是其中之一。

重任在肩,他倾力投入。

2019年初,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xx局集团公司着手组织开展“新一代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研究与应用”攻关。这个重担落在了于xx团队的肩上。

重载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技术储备。于xx带领团队按照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先后完成了自主化同步操控系统技术方案论证与评审、样机研制、机车改装、试验方案评审等工作。2019年9月,于xx及团队按照技术试验大纲,开始对19大项、37小项、200余个环节逐一进行测试。

技术试验并非一帆风顺,任何微小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此项点所处系统乃至更大系统的重新调整甚至推倒重来。其间,在一次系统“背靠背”试验中,出现了从控机车与主控机车无法实现同步的状况。

同步性是安全开行组合列车的基础。于xx及团队先是将目光放在了主控机车上,将10余项判定条件和执行条件逐一梳理后,依然没有找到“症结”。之后,他们转换思路,在从控机车方面逐个项点反复排查。最终,他们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小异常反应中找到了突破口,实现了主控机车、从控机车操纵同步。

虽然现在回忆起来云淡风轻,但当时于xx却是顶着千钧压力。在数月的试验中,他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在瓦日线万吨组合列车试验、北同蒲线2。1万吨组合列车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4月11日,应用国产化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2。1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在大秦铁路全线成功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课题阶段目标,实现了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技术自主创新的历史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组合列车控制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服务运输,他主动担当。

大秦铁路有60%是山区坡道,线路环境复杂。驾驶2万吨重载列车对司机提出了极高要求。

《两万吨重载列车模块化操纵办法》是重载司机安全平稳操纵的作业指导书。为快速培养更多高质素的重载司机,2017年,于xx受命开展重载列车操纵评价技术研究。

为将个性化的重载列车操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作业指导书,于xx数次添乘机车,将景生启等优秀重载司机精准操纵的经验心得按照起车、调速、过分相、停车、电空循环制动等操作进行分类。

他将其中约束性条款进行分解,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值评判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评价指标参数进行优化完善,保证评判标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对机车其他系统造成干扰,于xx深入研究机车数据总线通信技术,按照采集数据类型制订数据采集方案。在进行机车操纵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地面分析软件开发中,他从操纵评价、统计分析、错误数据识别过滤计算等方面进行反复尝试,不断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现场运用。

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多年的于xx认为,铁路科研人员的价值必须以现场需求为导向。2021年1月,瓦日线出现重载列车经过长大隧道时“列车管压力异常波动”现象。为快速解决这一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于xx一头扎进瓦日线展开调研,详细记录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逐一分析排查可能导致异常的3种因素,最终找到了引发“列车管压力异常波动”现象的病根——隧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多年来,于xx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与铁路运输现场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协同合作,他释放能量。

“重载运输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任何一项课题都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单位能够独立承担完成的。”于xx在研究的“重载机车、车辆及可控列尾装置的匹配性研究”,是一项致力于装备合理匹配、系统整体性能最优的课题。他说,这项课题的最大难度在于协调多家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共同找出“最优解”。

机车、车辆、可控列尾既是3个独立的装备,分别都有自己的技术参数和设计标准,又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于xx说:“每个独立装备的个体最优并不能达到系统的最优。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提高三者的适配性,调整3个独立装备的技术标准、参数。但要调整哪个装备、调整到什么程度,这个装备的工艺、成本是否支持,需要在xx局集团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以需求为牵引的合作平台上不断协调才能完成。”

于xx介绍,这个旨在破解制约重载铁路发展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平台,通过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深度合作,聚合了强大的人才和研发优势。

作为项目牵头人,于xx从系统最优角度提出要求和目标后,中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克诺尔公司等参研合作单位会共同跟进,不断优化设计标准、生产工艺、技术参数,让项目向着整体最优的目标趋近。

“发挥协同作用能够大幅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于xx说,他主导或参与的“重载铁路技术升级深化研究”等4项国铁集团重大课题,“基于mpc的重载组合列车差异化控制研究技术研究”等8项xx局集团公司重载专项课题,都得益于这种聚合的能量。他说:“立足于铁路科技创新这个广阔舞台,我将不断为中国铁路重载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于xx执着于。

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与应用。

全身心扎在大秦铁路上。

同时也把科研的种子播撒在铁道线上。

让科技报国的理想。

在守护重载铁路安全的实践中。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最美铁路人事迹材料

冯同志,男,现年_岁,中共党员,现任武陟县农村公路管理所主管重点工程建设的副所长。自加入党组织以来,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作风积极正派,业务开拓进取,以忘我的工作态度,俯首拉重车,辛勤苦耕耘,积极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公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崇高的职业理想。

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经常利用闲余时间进行工程技术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丰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还对全体参训人员进行了考试,取得了显著效果,为顺利完成今后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中敢打硬仗。

你要是问:武陟农村公路的分布情况,材料配比,或者是如何施工,怎样才能把路修养好,这恐怕只有冯铁路才能清楚地回答出来,这些对于他而言熟透于胸的.数字凝结的是他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心血和汗水。

对病情还有好处。医院领导拗不过他,只好舍小家,顾大局,无私奉献,勇于开拓是他长期以来的一贯作风。每天的时间他都安排的满满的,早出晚归几天也顾不上和家人多说几句话,经常性的没有休过双休日,没有睡过一个中午觉。现在我县重点工程武孟路二标(阳城-贾作)大修改造工程已经拉开建设大幕,工程建设自开工以来,他跑前跑后带领全体施工技术人员便顶住了各种压力,克服了各种的困难,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在建设中,施工人员头顶烈日,冒着酷暑,迎难而上,战天斗地;在工程建设中他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质量,把工程建设质量年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中,严把工程质量关,材料进场关,施工过程关,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吃饭,6点钟出发开始测量,一直干到下午7点钟收工。吃过晚饭还要整理外业测量数据,每天都要工作15个小时以上。白天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头上,晒得脸和胳膊都脱了皮,皮肤都成了黑里透红,在工地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硬板床,晚上加班蚊子成群,但是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

过多的顾及家庭,他惭愧的对妻子说:“我对不起你们”。可是天下哪有不爱妻子儿女的丈夫,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个人的分量总是轻的,此时的妻子,只能流下理解的泪水。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他以工作为事业,把事业当追求的工作品质。他舍小家,顾大局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职工、带动了职工,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项工作,每次施工都能以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安全、快速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每当大家说到建设成果时,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但是大家还说,这些工程的完工都与他的辛苦操劳是分不开的。

三、更好是工作目标。

在平时工作中,他是这样一直要求广大职工的,一要明确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是在发展中出现的,必须靠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二要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明确总的形势、正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他一直要求广大职工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认真落实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丰富新内涵,再树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形象,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

的汗水和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得来的。与其说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不如说是他不断追求“更好”、精益求精结出的硕果。

风雨记下了他的辛劳,草木见证了他的睿智。但他常说:“工地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还有很多很多,我只不过是他们当中平凡的一员,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我愿和大家一道继续挥汗如雨、攻坚克难,在武陟大地上不停地绘画着一份又一份的美丽画卷”。

铁路最美青工事迹材料

陈xx,中共党员,xx局集团公司xx车辆段库检车间车辆电工、高级技师,6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2017年度铁路工匠”、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等荣誉。

近日,在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车辆段库检车间陈xx工作室里,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工作室带头人、车辆电工陈xx正聚精会神地维修一台车辆电子设备。小小的器件在他长满老茧的手掌上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便由散落的状态变成一台完整的设备。

500多件!这是陈xx工作室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维修的车辆电子设备数量。沉浸在这些复杂的车辆电子装备里,陈xx30年来潜心技术研发,迄今为止已获得6项国家专利,累计为单位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

“门外汉”的修炼之路。

陈xx从小就痴迷电子产品维修,梦想成为发明家。1991年,他进入xx车辆段,成为一名车辆电工,负责客车车辆电子电器的检查和维修。

然而在学校时,陈xx学的专业是机械钳工。对于电工工作,他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是个名副其实的“门外汉”。

“电工一样能实现发明家的梦想。”抱着这样的决心,年轻的陈xx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决心从头学起。白天,他在班组里虚心学习,向老师傅请教电路知识;晚上回到家,他便与书为伴,悉心钻研理论知识,一看就看到大半夜。为了给自己充电,他还订阅了多种电工知识方面的杂志。每逢节假日,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书店。

日积月累,陈xx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客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在工作中,他已经能够运用观察法、测量法、对比法、替换法、排除法、短接法等方法快速排除客车电气故障。

2003年,xx局集团公司引进了两列动车组。使用一段时间后,车辆维修工人发现该型列车的集便器排污阀故障率很高。这种排污阀是从外国原装进口的,一个就价值6万元。集便器维修费用居高不下,作为维修人员之一的陈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陈xx借着厂家技术人员来段里维修排污阀的机会,仔细留意拆装设备时的顺序,记录故障分析情况。下班回家后,他将密密麻麻标注着排污阀故障处理的内容整理归纳。仅3个月时间,他就记录了2万多字的该型号动车组集便器排污阀典型故障处理方法。

根据记录总结的排污阀故障案例,陈xx将原排污阀拆除后,尝试用价值3000元的国产气动阀进行替换。由于安装空间狭小,安装新阀存在一定困难。他对新阀进行了多次测量,根据新阀的尺寸绘制了多张安装图纸,并制作了安装架,经过数次改进后终于取得成功。

这次攻关成功,不仅每年为单位节省维修费用100多万元,而且大大降低了排污阀的故障率。

初次“小试牛刀”便大获全胜的陈xx并不满足。他又带队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攻关,相继解决了一系列影响客车安全的突出问题,成为车辆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家。

“修车匠”的不懈追求。

21世纪以来,铁路客车装备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入xx车辆段。xx局集团公司2008年引进的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是目前该局集团公司配属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普速客车。

2009年,新型直供电客车厂家质保期结束后,由于供货厂家实行技术保密,列车逆变器、充电机等设备的维修成为库检车间面临的技术难题。当时,车间作业人员还没有掌握电路板的修理技术,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只能请厂家派人前来维修,每年的维修费用高达300多万元。

关键时刻,陈xx主动请缨,决定尝试自己进行修复。那段时间,他一边带领班组业务骨干分析电路,一边将可回收利用的电气元件、电路板收集起来,通过申请采购一些零部件和小型电气元件,使用排除法,一件一件地比对,推导出各个元器件的型号。

一块电路板由十几种精密的电气元件组成,光是绘制设备原理图就耗费了陈xx和他的团队4个月的时间。在搞清楚设备的原理与型号后,陈xx和同事们便开始对设备进行故障模拟试验。

经过上千次试验,他们终于摸清了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电气设备的底,实现各类电路板的自主维修,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2015年,由陈xx主导研发的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获得国家专利。

车间党总支书记朱艮云算过一笔账,自陈xx自主研发的dc600v逆变器故障自动排查装置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为单位减少配件委外维修费用1300多万元,减少新品购置费用600多万元。目前,6项由陈xx主导研发的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总教官”的独门秘籍。

陈xx知道,要按时高效完成车辆检修任务,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技术能手。

2013年,单位让陈xx担任库检车间教练,负责职工的日常技能培训工作。陈xx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当上车间的“总教官”后,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业务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耐心为他们讲解车辆电气设备维修专业知识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办法,手把手教授疑难故障处理技巧,使车间职工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这些年,通过陈xx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术上不遗余力地“传帮带”,17名职工走上了管理岗位,9名职工获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资格,100多名职工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2014年11月,xx车辆段成立了以陈xx名字命名的“陈xx大师工作室”,致力打造“节支降耗攻难关、示范引领传帮带”的党建新品牌。

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陈xx积极带领大家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节支降耗、修旧利废等活动。2015年以来,从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到三项逆变器的检修装置,工作室平均每年获得一项国家专利,为xx局集团公司节约了不少检修成本,提高了客车的检修质量和效率。

“杂物间”的技术攻关。

在库检车间的长时间坚守,让陈xx头上不断生出白发。妻子刘思幼看到后很是心疼:“50多岁了,但他工作起来就像一台不知疲倦、上紧了发条的机器。”

为实现dc600v新型直供电客车车内电气设备及电路板自主维修,陈xx把“家”安在了车间里,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开展项目攻关。为了支持丈夫开展技术研究,刘思幼把家里的杂物间腾空,布置成工作室,还为他购置专业的试验台和试验设备。那段时间,陈xx只要回家就往工作室里钻。

正是拥有这份钻研的韧劲,陈xx成功研发出了列车dc600v逆变器过分相模拟试验装置。为此,陈xx感动地说:“军功章也有我妻子的一份!”

早在2000年,陈xx就因为突出的业务表现被单位提拔到科室管理岗位。但在离开机器设备的那段时间里,他百般不适,吃不下也睡不香。为了能潜心研发事业,他主动放弃了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申请回到一线技术操作岗位,这让妻子难以理解。后来,陈xx的一句话打动了她:“你和电子研发都是我一生的挚爱,我一个也不能失去。”

30年来,在铁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中。

陈xx努力研发,不懈追求。

以铁路工匠的专注与坚韧。

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有着切身体会。自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于本蕃就在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区养护线路,一丝不苟地呵护着高原“天路”的每一寸钢轨。

3月,于本蕃带领维护施工队伍冒雪前往青藏铁路布强格至唐古拉站区间巡查,发现一段路基出现塌陷。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刻组织实施抢修。经过近5个小时的路基夯实,线路顺利开通。为保证列车安全通过,体力已严重透支的于本蕃毅然决定留守现场,严密监视整治路段状态,脸冻得又红又肿。他说:“我是党员,又是车间干部,多干点是应该的。”

阿西阿呷也是一位坚守基层的铁路人。她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列车长。这列“小慢车”途经的彝族聚居地,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车上90%为彝族旅客。

遇到彝族老乡运送土特产,阿西阿呷特意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帮助老乡拓展销路,“这些土特产特别受同事和朋友的欢迎。常常老乡们还没下车,特产就在朋友圈订购一空。”阿西阿呷说。

20多个冬去春来,在这列穿越大凉山腹地的“小慢车”上,阿西阿呷与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说,能够终生为他们服务,是她最大的心愿。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缘于热爱,哈尔滨集团公司三棵树机务段高铁司机邢云堂,从18岁怀揣着开火车梦想的青年,到46岁成为中国高寒高铁驾驶技术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铁路工匠。24年间,他夙夜在公,追梦前行,从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成长为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成为驾驶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动车第一人,成为驾驶首次开行进京动车组列车第一人,也成为哈齐、哈牡高铁、哈佳铁路联调联试的主力。他还是解决高寒高铁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驾驶难题的第一人,为黑龙江省跨入高铁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高铁工匠邢云堂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有成功者的耀眼光环,更有踏踏实实岗位成才的榜样力量。邢云堂在去广州东机务段学习高铁驾驶时,白天上车实习,晚上研究动车组机械构造、电气原理、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他孜孜不倦,刻苦用功,经过“魔鬼训练营”的训练,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高铁司机。我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新线路、新接触网、新信号、新车体,尤其是需要克服严寒和风雪,这个世界级的课题,邢云堂“临危受命”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探索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解决了这一驾驶难题。邢云堂在入行24年间,驾驶列车安全走行了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他就是这样用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当先锋做楷模。

热爱成就梦想,邢云堂这名高铁“状元”,正是缘于对铁路事业的热爱,对“交通强国”铁路发展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夏战酷暑、冬战严寒,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机车乘务员岗位上,勤学苦干、奋力拼搏,用责任和担当、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

在此,我们倡导学习铁路榜样邢云堂,就是要学习他对事业的无限热爱、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刻苦钻研、创新创造、勇敢追梦的工匠精神;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走进新时代,就让我们以邢云堂这样优秀的榜样为引领,以梦为马,奋力拼搏,逐梦前行。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运用车间动车组司机邢云堂被评为“新时代·铁路榜样”。

48岁的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26年间,他驾驶过的车型超过10种,安全走行410余万公里。

1991年,18岁的邢云堂怀揣着开火车的梦想,考入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内燃机车乘务专业。4年后,他被分配到哈尔滨机务段,如愿成为一名火车司机。他取得了动车组驾照,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先后参与了哈大高铁、哈齐高铁、哈牡、哈佳高铁开通前联调联试。24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邢云堂主持编写的《crh380b动车组司机作业指导书》《哈大高铁应急处置指导书》《crh380型动车组故障处理指导书》等教材,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如今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的必修书目。

2月,以邢云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三棵树机务段挂牌成立。邢云堂带着9名技术骨干攻关高铁行车安全课题,优化动车组故障处理措施。

邢云堂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路首席技师铁路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徒弟中有7人获得全路技术能手称号。,邢云堂的徒弟牟洪亮在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动车组司机第一名的好成绩。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有梦想才有奋进的力量,有希望才有勇闯的决心。近3万公里的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三分之二高铁总里程,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铁路职工奋进新时代创造来的,是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干出来的。一条条高铁线路穿山越岭,植根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更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是新时代邢云堂式的铁路职工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结果,是面对天堑沟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信念,更是面对困难坎坷敢于亮剑拼搏、只争朝夕的劲头,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从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成长为传道授业的“总教头”。邢云堂在高寒高铁上奋力追梦,成就梦想。为取得黑龙江第一代高铁司机资格,他可以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把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为攻克哈大高铁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的世界级的课题。邢云堂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一举解决难题。在缺少动车操作指导书和应急处置教材的情况下,他凭借丰富现场经验主持编写了相关教程,填补了高寒地区高铁司机作业标准空白,成为高寒地区高铁司机的必修书目。把重复的事情千万次的做好,把枯燥的岗位日复一日的守好,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完美,把攻克难关当做超越目标,就是匠心的体现,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升华。可以说“邢云堂”的背后,是千千万万铁路技术工人对安全的执着求索和对技术极致追求,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体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勤勉敬业、忘我工作的风采,更折射了无数铁路工人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精神的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邢云堂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地钻研,并把娴熟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的匠心品质;我们看到了用心把每项工作认真做好,将所有操作规程刻在心中的责任担当;我们看到了激情不减,永不言苦的持续干劲。正是邢玉堂这样的铁路匠人用奋斗和拼搏交递出中国高铁最闪亮的名片,奏响了“交通强国”最美丽的音符,他们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各行各业工匠追求突破、追求极致的不断创新,更离不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持续传承。进入新时代,各项伟大事业需要更多邢云堂这样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承责担当的劳动者,需要更多邢云堂这样爱岗敬业、专注创新的工匠人,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力量提供动力源泉。

最美铁路人的事迹

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曾获得xx局集团公司“京铁榜样”“最美京铁人”等荣誉。

2008年,因为夏奥,这里唱响《我和你》;2022年,因为冬奥,这里唱响《一起向未来》——xx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在服务保障2022年xx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舞台上,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吕xx用微笑迎接旅客,用爱让服务升温,绽放青春光彩,展示出新时代铁路青年的精神风貌。

时光印刻追梦足迹。从高铁情缘到燃情冰雪,从提供一流的客运服务到书写一起向未来的豪情,吕xx怀揣激情与梦想,在京张高铁列车上不断历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列车长。

奋力追逐冬奥梦,值乘京张高铁列车里程可绕地球赤道15圈。

xx冬奥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京张高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铁路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2年3月14日深夜,身材高挑的吕xx穿着冬奥列车定制服装,在“瑞雪迎春”复兴号列车上的5g演播室内录制“冬奥记忆”视频。护目镜里,她的眼睛闪烁着泪光:“今天,我值乘最后一趟冬奥列车,太多的美好回忆留在了这趟列车上。”

两年多来,吕xx在京张高铁上往返近2000趟,累计值乘里程达6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圈。

2019年9月,通过层层选拔,吕xx成为京张高铁列车第一批列车长。要想成为列车长,必须经过非常严苛的训练,不仅要在服务礼仪方面补齐短板,而且要对外语进行专业补强。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那一天,吕xx作为首发列车长,值乘xx北至太子城方向的列车。“她能圆满完成首发任务,正是凭着一股韧劲!”xx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党支部书记王鹏说。

2020年3月1日,为了更好地服务这条连接xx冬奥会三个赛区的交通主动脉,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正式成立。这个平均年龄25岁的乘务组主要值乘xx北至太子城、xx北至延庆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除了提供日常乘务服务,还承担着京张高铁列车的英语讲解服务。

作为最初的成员之一,吕xx渐渐认识到“xx冬奥”“百年京张”有着怎样的意义。遥不可及的冬奥梦在这个年轻女孩的心里逐渐清晰。

为做好xx冬奥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xx局集团公司大力深化“雪之梦”服务品牌,开展形象管理、国际服务礼仪、冬奥会知识等强化培训。吕xx也根据线路特点,提议在“雪之梦”乘务组增加盲文服务卡、重点旅客呼叫器、儿童安睡床等服务备品,推出团体旅客预约讲解服务。

京张高铁全线有10座隧道。列车穿过隧道时,一些旅客会产生耳鸣。“我找了很多教程,改良出一套‘防耳鸣操’,受到了旅客们的好评。”内向腼腆的吕xx谈起自己在京张高铁列车上值乘的经历很是兴奋。

“京张高铁最高运行时速多少?”“京张高铁为xx冬奥会做了哪些准备?”“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有哪些新服务?”吕xx从容自信,熟练运用中英文解答旅客们的问题。

“服务xx冬奥会,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家要共同努力成长,为中国高铁这张名片增光添彩!”吕xx在出乘会上激励组员时说。

豆子阳是从普速线调入“雪之梦”乘务组的乘务员,吕xx把厚厚的学习笔记借给她,出乘前讲解提问、值乘中手把手教、退乘后给她“开小灶”。“吕车长对我们很严格,每种备品的码放、每个部位的消毒、每名重点旅客的情况,我们都要铭记于心。她说这是开往冬奥会赛区的列车,容不得半点马虎。”豆子阳说。

带着温暖与感动,见证一段绚丽记忆。

心中有光,方可成就梦想。

xx冬奥会与农历虎年春节假期“完美邂逅”,这是吕xx第六个没有与家人一起团聚的春节。除夕夜,在集中管理点的宿舍,她用手机与家人视频“云团聚”。妈妈说,在电视里看到记者采访女儿的画面,高兴得直流眼泪。

冬奥列车赛时运输服务期间,吕xx圆满完成了97趟往返xx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的运输任务。一位日本记者跟着吕xx学做“防耳鸣操”缓解不适,为她竖起大拇指;一位奥组委官员留下了她的盲文服务卡,称赞她服务细致周到;中国运动员乘坐她的列车,感受到热情温馨的服务,为她点赞并留下签名。

“冬奥有我,我与京张高铁共成长。”吕xx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冬奥主题明信片,写下她的“冬奥感言”。

砥砺十年磨一剑,吃苦才是人生的财富。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这位爱学善学的女孩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2010年秋,19岁的吕xx离开家乡安徽,来到xx求学。毕业前,她突发急病乘坐高铁返乡,途中乘务员贴心的照顾为她埋下了梦想成为“高姐”的种子。

2013年4月,吕xx通过了铁路公开招聘,成为一名乘务员,从此开启了高铁服务之旅。她快速熟悉设备、掌握作业流程、融入乘务班组,得到身边同事和广大旅客的认可与称赞。

2017年5月,吕xx以优异成绩通过应聘考试,成为京广高铁车队的列车长。隆冬的一日,河南地区普降大雪,她值乘的列车在信阳东站临时停车5个多小时,列车上饮用水和餐食紧缺。她火速申请在中途站紧急补充水和餐食。1100多名旅客、200份应急餐,她带着乘务员逐一筛选,把餐食按需发放给旅客。“列车长是旅客和乘务组的主心骨,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让所有人放心、安心。”吕xx在列车长日志中写道。

熟悉吕xx的人都知道,她是出了名的严师,也是十足的“暖姐”。202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刚刚退乘,乘务员董欣悦突然身体不适并伴有低烧。吕xx不放心,向车队申请陪同前往医院。凌晨时分,她兜里揣着凑来的现金,在发热门诊门口踱步,时不时通过微信了解董欣悦的检查治疗情况,这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

“努力了10多年,我取得的一点点所谓的成绩也不过是生逢其时,要感谢这个时代和铁路的发展。我们努力,一起向未来!”吕xx被评为xx局集团公司2021年“最美京铁人”时深情地说。

追梦的步履永不停歇。

与京张高铁相伴的日子里。

吕xx从一名见证者、体验者。

变成了一名参与者、传播者。

对她来说。

这一刻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邢云堂那一串耀眼成绩的取得,除了他成为高铁司机、逐梦高寒高铁的梦想之外,还有他对自己初心和誓言的坚守,那是他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忠诚热爱,邢云堂曾经说过,他就是一个农村孩子,是中国铁路的发展为他提供了广阔舞台。生活朴素,不受外物所干扰,一心一意投入工作中,为中国高寒高铁事业穷尽一生精力,邢云堂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用工匠精神挺起国家脊梁,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需要广大技术工人的创新创造,优秀产业工人是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动者,更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内生动力。曾几何时,中国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一直以来,在有些人的眼里,技术工人就是简单的“工匠”,是“一身臭汗,一身泥巴”的体力劳动者,是文化低,学历低,素质低的“代名词”,他们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低,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权益保障,然而,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匠是掌握顶尖技术的人才,是支撑一个国家的灵魂。纵观世界,凡是强国,必然首先是技工大国。可以说,当前的中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工人队伍,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产品也逐步转变为中国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国高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保障,中国高铁成为国家的“明信片”,步伐稳健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倡议穿针引线。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可以说“邢云堂”们功不可没。这些不慕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做研究的“大国工匠”是民族的真正脊梁,他们用行动践行誓言,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躬身前行,助力中国经济腾飞,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最美铁路人的事迹

安xx,中共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机务段动车组司机,曾获xx省优秀共产党员、xx省五四青年奖章、xx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xx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济郑高铁濮阳至xx段联调联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出站上坡长度600米,曲线半径800米……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机务段动车组司机安xx双眼紧盯线路前方,熟练地操纵检测车。没多久,检测车就达到了规定速度。

今年40岁的安xx开过调车机车,驾驶过动车组列车,牵引过中欧班列,创造了连续走行120多万公里的安全业绩,实现了从“门外汉”到“机车大拿”的华丽转身。

厚积薄发。

争做调车司机“排头兵”

开火车,是安xx儿时的梦想。上小学时,老师问大家长大想干什么?安xx抢先回答:“开火车。”

从部队退役入路后,安xx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务班。2005年底,他顺利通过结业考试,进入xx机务段工作。

尽管梦想照进了现实,可开火车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容易。机车上成千上万的电器元件、师傅脱口而出的专业术语,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有一股拼劲,相信勤能补拙,白天到机车上熟悉机车构造,练习故障处理,拉着师傅问这问那;晚上梳理、总结、消化一天所学,在业务书籍和笔记簿上画满了圈点符号。他还经常找司机长请教机车构造、常用规章、故障处理等知识。经过勤学苦练,安xx顺利通过定职考试,成为一名调车副司机。

沿线锻炼是一门必修课。2007年初,安xx主动申请到陇海线民权调车点工作。当时,恰逢陇海铁路电气化改造,线路两边都是施工人员和机具。每次值乘,他都全程站立,认真瞭望。时任司机长田卫看他是个“好苗子”,更是倾囊相授。

半年后,安xx凭借优异表现,开始驾驶调车机车。面对新的挑战,他保持学习定力,找来作业区域内所有站场的平面示意图,提前熟悉站场布局和信号设备位置,作业时一一确认核实,反复记忆,烂熟于心。

2009年,安xx报名参加全路机车司机晋升资格考试。那段时间,他白天在机车上一遍一遍地反复演练故障处理,晚上挑灯夜读,在纸上默写关键内容,经常学习到凌晨。经过一年备战,他顺利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内燃机车驾驶证,握上了闸把,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因为热爱,他练就了操纵机车“一手准”、规章制度“一口清”、故障处理“一摸准”的绝活,成了职工眼中的“问不倒”、领导心里的“放心人”。

充电蓄能。

跑好中欧班列“第一棒”

2012年5月,安xx成为东风4型6459号机车的司机长。为摸透新机型的“脾气”,他借来该机型的电路图,有空就上车对照学习。机车入库小辅修时,他跟着检修人员看,对不明白的地方刨根问底,直到弄清弄懂,并详细记在小本子上。

很快,他对机车的每一条脉络都如数家珍。这台机车也在他的精心“调养”下,逐渐成了一台精品机车,多次担当中欧班列牵引任务。

2013年,凭借连续6年无违章违纪和多次段技能大赛第一名的优异表现,安xx成了一名中欧班列司机。

“xx集装箱中心站到xx北站虽然只有短短的30多公里,但是弯道多、曲线半径小,瞭望困难。”安xx连续利用4个休班徒步查看每一个信号分区、每一处坡道变化、每一条道岔径路,熟记每一个关键处所周边的环境特征,规划最优操纵步骤。归来后,他将内容分类整理,写在本子上,加强学习记忆。

2013年7月18日,安xx作为首发司机,严格执行“唱一钩、对一钩、干一钩、抹一钩”呼唤应答制度,精心操纵机车牵引中欧班列从xx集装箱中心站出发,跑出了万里之行的“第一棒”。

中欧班列安全运行的轨迹留下了安xx的智慧与汗水。他根据自己日常的整理笔记,总结提炼出了“柴油机停机处置五步骤”“内燃机车电路故障快速排除法”和“三盯一控两注意”调车工作法等,在全段范围内推广运用,成了中欧班列安全开行的“得力助手”。

自强不息。

踏上高铁时代“新征程”

2017年,xx局集团公司增选动车组司机,为高铁新线开通运营做准备。安xx决定挑战自我,再次学习新技术。

通过动车组司机筛选考试及高铁适应性测试后,安xx走进武汉高铁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参加全路统一的动车组司机理论培训。他如同一块海绵,迅速地汲取理论营养。为了加深记忆,他和同事结成对子,相互提问,反复背诵默写。短短1个月时间,他就用完了8支一次性签字笔,记了两本厚厚的笔记。“差不多有1000道题吧,每道题都默写了10遍以上。”安xx回忆道。

学习无捷径,锲而不舍登高峰。没有电力机车驾驶经历的安xx依靠勤学苦练,顺利通过了严苛的动车组司机考试,考取了动车组司机驾驶证。

“我跟动车组练习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接触网挂异物的情况。带我的师傅问我挂哪儿了,我脱口而出‘接触网’。师傅劈头盖脸一顿批,要我回答挂接触网的具体部位和公里标。”安xx说,师傅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

2020年下半年,xx省“米”字形高铁的一“点”——郑太高铁联调联试,在新岗位上崭露头角的安xx被选拔参与联调联试任务。郑太高铁是一条山区高铁,桥隧39座,线路最大坡度27。6‰,桥隧比达到74。8%。

为高质量完成联调联试任务,安xx迅速进入“白+黑”“5+2”的状态,每天至少操纵车组往返20多趟,配合完成各种试验,退勤后梳理总结当日操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编制次日的作业指导书和操纵提示卡。他经常一天只睡几个小时,1个月才回家一次,最终高质量完成了郑太高铁220趟试验任务。

新征程,再出发。目前,济郑高铁濮阳至xx段联调联试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安xx第二次以主力身份参战。他将继续紧握闸把、勇毅前行,在铁道线上续写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篇章。

勤奋学习,攻坚克难。

勤能补拙,追逐梦想。

安xx用奋斗抒写奉献之歌。

于无声处聆听铁路脚步。

“最美铁路人”事迹材料心得感悟

这些铁路榜样来自铁路基层最朴实无华的岗位,选择了一生坚守,一生奉献,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能主动“请战”,在平凡岗位上造就不平凡,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铁路人的榜样,成为了无数铁路人的骄傲,这种铁路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在这种铁路精神的感召下,在东北的大地上,有着一群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夜晚,为了给铁路运营单位提供详实、实时的变形参考数据,仍坚守在铁路线上开展变形监测。他们的帽檐挂着冰渣,眉毛结着白霜,一道道激光抛出的射线,用对讲机偶尔传出“收两对,往前搬……”点缀着雪茫茫的夜晚,为了给铁路维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不平凡的人生,他们也是美丽的铁路人。

他们也曾有过陪伴父母感受合家团圆的温存,他们也曾有过携妻带子游遍大江南北的快意,他们也曾有过郎情妾意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身为铁路人,他们更明白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铁路人一生坚守,一生奉献的“钉钉子精神”,需要他们为国家战略发展和铁路建设事业倾心尽力,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最美铁路人”事迹材料心得感悟

20__年度最美铁路人他们来自铁路的不同领域,但他们确都有着共同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勤勉务实的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朴实无华的追求者。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我国铁路事业从最初艰难起步到如今的希望蓝图,是因为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最美铁路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一名年轻的铁路人,我感受到的是前辈们不辞辛劳挥汗如雨,奋斗至今走出的一条雄伟大道。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是我们铁路人内心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不断锤炼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发光发热,在交通强国的伟业中当好先锋,用我们的担当铸就铁路先行最稳固基石。

平凡人干平凡事,一样能够获得荣誉与尊重。我们新时代铁路人要向先进榜样看齐,以饱满的热情、勤恳的作风、扎实的行动去共同实现铁路事业腾飞的梦想,去不断擦亮高铁名片,让铁路的未来发展更加璀璨辉煌。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铁路工人,你们经历了多少个日夜奋战,却仍然有着火一样的激情。你们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了铁路大动脉的畅通,付出了多少代价,吃了多少的苦,却仍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铁路建设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贡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

铁路人日复一日,又有多少人坚守在岗位从白天到黑夜的孤苦。这一切都无关乎与荣耀,只是坚守着一份对工作的责任与奉献。

他们在这里默默无闻的坚守着,头顶烈日挥洒汗水,青春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他们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功绩,也没有薪酬优渥的待遇,他们就凭着自己的朴实无华,凭着对铁路事业的一腔热情,就这样不求回报的奉献着。

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把火热的青春和滚烫的汗水洒在千里铁道线上,融进了每一列安全、优质的列车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与飞舞的黄沙作伴,将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留下时间的烙印,奔波在铁路施工的最前线,我们赞扬这群可爱的铁路一线工人,他们舍家为国,坚守自己为国家铁路事业奉献的信念,在国家铁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中我们记录下他们已已逝青春的忠诚,我们相信因为有他们这群可爱的人,铁路事业将会蒸蒸日上!

最美铁路人邢云堂先进事迹材料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通过这次先进事迹报告会,我认识了这些“最美铁路人”,他们都是各自岗位上的榜样和佼佼者,他们之所以优秀,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一时一日的安标作业与业务钻研不难,难的是日以夜继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难得是心无旁骛,沉下心来干工作,难得是吃苦耐劳,坚守奉献,他们用伟大的事迹告诉我,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牢记使命,担当作为;要立足岗位,忠于职守,要坚持不懈,披荆斩棘。

作为一名铁路人更是一名党员,我要向“最美铁路人”学习,成为一个有使命感,有担当的人,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抵制不良习气,立足本职岗位,勇于奉献,在铁路事业的发展建设上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观看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燕振昌,男,汉族,坡胡镇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20__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燕振昌同志196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至去世前,曾历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燕振昌同志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昔日的贫穷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燕振昌同志始终把扎根基层的信念植入心灵深处,把永远听党话、自觉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早在青年时期,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四改”工作中,继之又主动请缨担负起了生产队队长的重任,凭着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业绩突出的表现,迅速赢得了广大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短短三年就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随后,虽然有数次脱产当国家干部的机会,但都没有动摇他在家乡干事创业的决心。

正是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燕振昌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水磨河村的发展和建设上,把火热的青春和整个身心献给家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心系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燕振昌同志常说凡事捂着蒙着迟早要出事,这是对“公职”的敬重;定期公布、审计村里的财务支出情况,这是对“权力”的敬畏;为自已规定的“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源于他心底无私。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以燕振昌同志为镜,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观看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时间如同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一样悄然流逝,匆匆作别了青葱的大学生活,我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褪去学生时代的稚嫩和轻狂,我细心地做好了入职的一切准备。

伴着蒙蒙小雨来到了__神池,雨后的神池显得格外清新,楼下的冬青也格外的油绿,充满生机,充满了,生命力。也正印证了领导在评审会之后的讲话中提到了,你们是__的未来,你们是__的一股新流。是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身上肩负着重大的使命。__的未来,家庭的未来,还有,自己的未来。在没来到三局之前,自己坚定信念,要拥有“空杯心态”,像海绵一样学习知识,努力先提升自己,柄着先升值在升职的理念准备大干一场,在听了评审会以及朱段长为首的领导发言以及对我们的厚望以后,提到了离开了校园要走社会责任,而我们近5年的社会责任就是提升自己实力,努力学习。更加坚定了信念,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踏实扎实基础成为我第一要任。

首先,熟悉了公司历史、公司机构、企业文化。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公司的历史沿革,知道了企业经历多年的风雨,企业的发展历程,也了解到了其中的艰辛。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公司的组织结构,让我从宏观上了解了公司的各大部门及其主要职能,为以后联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了铺垫。通过培训,我熟悉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在我学习的这段期间,我感觉公司的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而又充满激情的。紧接着,学习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安全管控措施,让我认识到了在平时工作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中都要注意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遵守集团及各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比如上下班交通安全、人走断电、防火、防盗,还有就是在施工现场的一些用电安全、人身安全等。随后学习了接发列车作业等相关铁路知识,进行了相关的考试,发现了自己在知识框架中的缺漏处,并进行了知识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日益的增强是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这段时间在公司的工作学习,让我对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增进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与新的奋斗目标。水不流则腐,人不进则退,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加倍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为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完善自己。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衷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些用自己双手劳动创造财富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我应该向那些一直艰苦奋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在__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听从领导指挥,扎实提升自己,为了__,为了家庭,为了自己,全力以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