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寄语大全 >正文

做一个大写的人读后感大全(16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和思考呈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初中读后感

暑假期间,有幸读到著名教师薛法根的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书中的教育随笔,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再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一一化解,留给我们无限的佩服、赞叹!通过阅读,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的懂得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分量。

在这本书中,我理解了大写就是包容:既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又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其中,书中的一篇教育随笔《落差的教学转化》,很能体现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篇教育随笔中,他这样描述: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比这更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的确,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经验,要成为别人脑袋里的东西,不仅仅取决于你的教,还取决于别人的学。所教的未必就是所学的,教过了也未必学到了,其间出现的偏差、误差所形成的教学落差,足以证明教与学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学的价值正在于寻找这个落差,研究复杂关系背后的可循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教与学。

这段话阐述了教与学的相对统一性。的确,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而采取恰当的方式。这个方式一定要符合所教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否则,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这里,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经验:

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就要了解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小时候的情形,把自己置身于孩童时期。回到童年,把自己当成学生,像孩子那样地去想,可以触摸到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那些沟沟坎坎,或许能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段距离。

教师是读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和思想。教师要思考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比如在阅读中不认识的词语,未见识过的事物、现象,没经历过的情感、事件,诸如此类不理解的地方。这样的学生视角,可以让我发现孩子独立阅读所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针对性解决。

大班额教学,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差异,不尽相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常常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表态、慷慨陈词,自认为其他同学即便不会,一听便知。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成了听众和看客,因为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交流的机会更有限。于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掩盖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真相,尤其是那些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困境。在异口同声懂了、会了中,学生与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教与学的落差也越来越大。无视这一隐藏着的教学落差,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班级授课的最大裨益,在于每个学生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学习智慧。所谓的集体思维,就是确立并尊重集体中每一个学生,凭借集体的力量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思考和活动的体制。简单地说,就是要听得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声音,哪怕是很微弱的,哪怕是幼稚的,哪怕是错误的。这种不同的声音足以让人产生新的思考,也足以体现教学民主。何况,一个意外的不同声音,往往会产生连锁效应,让集体思维向纵深发展,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结果。

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思考,才能形成集体思维,才能让教沿着学的轨迹前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疑惑,抓住教学的良机。

教学的理想状态是:每个学生都能按照预设的教学步骤,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最终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跨出的脚步有长有短,因而学习的进程有快有慢。我们的教学目标,几乎都是统一既定的。而40分钟的限定,让那些慢了半拍的学生赶上优等生,根本不可能,这就成了教学落差的悲剧。

教与学的落差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而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的差异、教与学的落差,善加运用,可以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和契机。如果教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目标、改变教学速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兴趣,那么就可以缩短教与学的落差,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将教学落差转化为差异教学,让每个孩子用不同的步子走路,走出各自的精彩来。

基于学生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落差中,寻找学生的发展空间,给予实实在在的指导,让学生获得点滴的进步,渐渐缩小了教学的落差。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地成长。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即使每一步都很小,但只要不停步,就会慢慢赶上来,缩小教学的落差。缩小教学落差的过程,其实才是教学最亮丽、最动人的风景。

总之,通过读书体会到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做有尊严的教师、大写的教师,是教师一生应努力的目标。这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所追求的目标。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初中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薛法根老师的著作《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它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醒了行走在教学之路上迷惘的我。薛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让我折服。那一篇篇真挚感人的教育故事;一段段睿智简约的教学片段;一句句真诚友善的激励之语……激起了我的教育热情,打开了我的教育思路,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

1.怀揣着一颗炽热的教育之心。

2.关爱并无限信任每一个孩子。

薛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充满智慧的教育必定充满了教育的大爱。”是的,爱是教育的灵魂。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起点、学习能力不一样,这就难以避免学困生的存在。当然,我班也有。小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记忆力不强,语文识字能力较差。每次学完新课后,我都会单独留他下来,教他独字、识字。通常一天下来,他最多也只能正确地书写一半的生字词。面对着他,我总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不耐烦。但是每次看到一大片空白的听写本或者几乎全错的试卷,我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孩子是否用心去学习,是否有能力学好!有时甚至想直接把他放弃。看了薛老师的《给孩子一张自由行走的名片》一文,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身为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同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无论孩子的基础有多差,只要对学习保持无限的热情和信心,就一定能学好。

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简单、扎实地进行教学,并逐步形成了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

简约的组块教学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它犹如中国的水墨画,用简单的线条和黑色墨水勾画,却包含丰富的内涵,是简约中的丰富。组块教学的简约之美,美在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乍一看,好像所有教学环节都化简了,但是不代表老师要做得事情就减少了,相反,对语文老师的专业化要求更高了。

我们在运用“组块教学”时,首先,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解析每一项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阶段及相关的知识背景。明确每一个阶段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就能学得深入细致。其次,要善于从文本中捕捉具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文本解读是我的短板,不说解读的新颖性与深刻性,但也常常犯人云亦云或者过于肤浅的毛病。在教学时往往会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了什么就教什么,忽略文中深处最具核心价值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总是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却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高度。最根本的症结就在于自己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为了治愈研读教材“肤浅、错误、散乱”等顽症,我觉得离不开两个办法:一、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语文相关的书籍、文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培养语文课程意识。二、多花点时间反复朗读文本,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找出具有真正教学价值的语言材料。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显得深刻和实在。最后,要擅长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加以重组、整合,形成教学内容板块,实现一个内容板块包含多个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如果我们不加以选择,想着面面俱到,而教学时间又有限,那势必会造成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组块教学”重组教学内容,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然后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个教学板块。这样的“组块教学”使教学任务更加集中,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薛老师主张语文教学理念要走向智慧,要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因此,组块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要体现言语智慧教育。我记得薛老师上《小露珠》一课时,他将文中大量“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这样的短语重组成一个教学板块,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朗读、识记。既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又促进言语的发展。薛老师面对着文本,往往有一双慧眼,他总能根据文本的特点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重组,给人一种惊喜感与敬佩感。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是我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识字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是教材指定的生字词教学。而且在教学时,大多也只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识记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的识字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往往兴趣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紧跟在薛老师的身后,多研读教材,多思考,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将“讲课文”变成“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

薛老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大道至简的教学。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充分地展现了薛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灵活自如的教学机智和“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风格。虽然我不具备薛老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但是我相信只要初心不改,认真地研读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启迪学生的心智。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初中读后感

成为大写的教师是不容易的,他需要凝聚很多方面的专业能力;成为大写的教师又是容易的,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用爱关注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至今记得刚入职彩虹学校时,张效燕主任的一席话: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爱。思之细,教对症,把所学所思付诸于行动,尊重学生、倾听学生,平等关爱每一个孩子。这简短的话语烙在我的心里。是的,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爱”与“倾听”是教育的基石。

不禁让我想起第一次当班主任时,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平日里蹦蹦跳跳,喜欢恶作剧同学,和老师顶嘴,简直就是只经常闯祸的“小老鼠”,“放飞”的风格让我头疼之极。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依然没有成效,几经沮丧。

后来读了这本书,我试着从书中答疑解惑,我明白教育不仅要有方法还要有爱。“爱每一个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带着这样的初衷,我跟他的母亲见面沟通。我说起孩子在学校表现时,他的母亲很惊讶,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她说每天她都会陪伴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辅导作业,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周末上辅导班、兴趣班……从他妈妈的一席话中,我突然明白孩子“放飞”的原因——压力和强迫性学习。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强迫,只得让他在学校有些许呼吸的空间。我便建议她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同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压力,每周应给孩子放松的时间,让他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没有这次的“倾听”,我还在困惑如何“收拾”这个小家伙。书中提到当每个孩子的“声音”被关注时,爱的教育也就融入他们心里。我想“爱”不仅是一种教育力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教育路漫漫,只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始终怀着深沉的爱,才能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愿我能保持本心,心怀热爱,将爱与倾听赋予教育,一路前行。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初中读后感范文精选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薛法根老师所著的一本书,有缘走近薛法根老师,得益于一位亦师亦友的姐姐的推荐。《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浮躁的内心犹如这三伏天的太阳,炽热而躁动。欲有所得,必先静心。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读一本由名字吸引我的书,借以此事静心。然而,却收获匪浅。

做老师已经七年有余,然而我现在的工作依然是每天紧张忙碌,平庸肤浅。对于教育,我是热爱的。理想中的教育是闲适的,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回首过去,想到自己刚入职时的初心,好像走得远了,常困于工作中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教育信条。我教的是语文,看到的却应该是孩子整个人生。阅读此书,回顾往昔,我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人的创造力源于好奇,而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知识于他们而言就是新奇的事物,了解新奇事物的唯一途径是学习。从教以来,我始终认为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重要的。孔子说因材施教,我更愿意选择相信每一个孩子,肯定每一个孩子,除了知识,我更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唤醒学生心灵深处那个向善向上的本能,并不断激励他,使之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于他们而言就是喜欢的事情了。

二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我们的工作中肯定都遇到过各种“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我们无法预测的“不完美”。对此,我们常常花费很多时间让这些孩子身上的“不完美”改变方向,向其他大多数人看齐。然而,看了薛老师的书,我在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教育本就是求同存异,顺应儿童的天性,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扼杀儿童的天性。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好的教育,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静等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更肩负着开启人类心智的使命。保持对学习的无限热情,树立对学习的无限信心、获得终身有益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通过学习习得认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做事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生的自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价值追求!学习改变命运,因为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无限的自由,而这便是教师能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冲着案例教师思维方式两个关键词,我借阅了王晓春老师编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一书。以案例讨论问题的形式来承载教育思想,想来应该比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有趣味多了,而教师思维方式一词也隐隐的让我有些期待。这两年,面对学生群体的日趋个性化,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着班主任的我有时真觉得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新生代的孩子了。

1、迷信说教。

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保证书,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结语: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2、不妥协主义。

书中言:大批家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的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不带妥协的。攻不上去怎么办?宁可败退,也不主动撤退。失败了还不承认,也不接受教训,下次继续搞不妥协主义。但这种冲冲冲的办法往往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的让步,处处哄着孩子。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是败退,不是撤退。

这两年,敢于直言不讳的学生日渐多了起来,惟命是从的学生少了。铃声响了,你想拖堂几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会有学生当面抗议,提醒你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你想没收,会有学生质问,我的书,你凭什么没收。面对做出这样抗争的孩子,硬顶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让,也无疑不利于班级建设。

结语: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教师要懂得妥协的艺术,做一个聪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线,而且知道何时反击。当然,妥协是有原则的,底线不能突破。

书中还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鞭辟入里的分析,不做赘述。诚如王老师所说,他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拿来主义。但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教育思维的老师,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他人思维方式的老师。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自外部评价,而是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初三:做一个大写的“廉”“信”之人字

我刚开始玩qq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年少不懂,不知道还有“”这一名词的存在。一天,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于是复制了别人的一篇日志到自己的qq空间,虽然有点儿不对劲,不过还是发表了。令我惊讶的是,第二天,我那个好友(我从他那复制过来的)就在我这篇日志上留言:“怎么那么多人都这样复制别人的文章呢,如果喜欢的话就转载过去啊,复制可是不尊重别人的知识成果的行为。”我看了之后,心灵颇受震动,感到自己真的做错了,同时,也知道了“转载”一名词,于是我把我复制的那篇给删除了,不过在此之前,我也回了那个人的留言:“哦,对不起……好,我会给你一个交代的。”那时候真的感觉很惭愧,很自责,以后我再也不会复制别人的文章了。如果喜欢的话,我就会转载或是分享,如果在书本上看到还是在网上看到的,我会做出一定的解释或是用双引号引住,绝对不会让我的文章中透露出是自己原创的,那真的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而我看了好多qq空间,有些孩子还好,喜欢的话直接转过去,有些不是很本分,真的复制过去了,那时候我也好像提醒他(她),不过想想,还是给人家一个台阶下,加上要说的话也许不会是我,而是原创的那个人,又或许,只有自己幡然醒悟过来,才是最有效的吧。我觉得“复制别人文章”这个情况最突出的是在各作文网的空间,比如说这e度空间吧,我想大家去人家那里踩过也应该留意得到,也很明显的,特别是有图片那些,有好多图片都有“qq空间”的印记对吧。

但愿每一个人都是发表自己的原创文章,如果真的喜欢其他人的文章,可以转载或是分享,如果自己的日志中引用得到的话,请对那些进行说明一下,不要给人家的印象是你这是“原创文章”,谢谢!

初三:aneaurin。

做一个大写的人演讲稿【】

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追求在实际生活中看到德育的成果,最终使得每位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做人德育实效性学生生活教学资源情境。

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从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追求切切实实地在实际生活中看到德育的成果,最终使得学生学会做人。

品德教育的终点是使学生学会做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所说“你作为一个人生了下来,但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方面表现出来”,这种人的精神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得以显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会做人非一朝一夕,所以品德课程提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追求,实效性即实际效果,不求立刻显现实际效果,但求能在实际生活中逐步显现并能多显现、多持久。

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采取各种方法,使德育的实际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得以显现,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如何在品德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出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呢?

一、就地取材,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查等活动。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查等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例如,在教学《平安回家》时,让学生在平时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注意观察安全标记,将它们记录下来或者画下来,学生兴趣很浓厚,有的画高压线下不能放风筝,有的画禁止在河里游泳,有的画学生安全上学标记等等,通过就地取材,将学生的生活和课本融为一体,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斐然。

二、关注课堂学习生成,关切学生的社会生活。在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课堂学习生成的情况发生,教师要能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比如在教学《怎样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教师在讲解到交通运输设施时列举了一些设施名称,于是学生问“水上飞机是什么运输方式?”“战斗机是什么运输方式?”“火箭是什么运输方式?”等等,这并没有在备课环节中呈现,如果教师因此一概置之不理就大错特错,学生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正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社会生活领域,想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迫切想老师能告诉他们,如果教师能针对这样的课堂生成及时地给予解答,他们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满足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他们会更加喜欢这门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这个学校将会生机勃勃。而做到这样并不难,只要我们教师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来教育他们。

1.通过体验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例如,我曾经听了《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时的课,在学习到椅子为什么哭时,上课老师设置了“我来体验”这一教学活动:任务一:全班同学坐在座位上写“不要伤害我,我是你们的朋友”,由教师记录全班同学完成时间。任务二:全班同学站着写“不要伤害我,我是你们的朋友”,仍由教师记录全班同学完成时间。接下来上课老师问:两次体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表达的都是:对待不说话的朋友我们要爱护爱惜。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促使这种内心体验转化成认识和行为。如果说这节课学过之后学生能将内心体验转化成行为还可能过早,但最起码认识已经开始形成了。

2.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更丰富或者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我来做市长》这一课时,用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场景,先让学生模拟自己是市长,写一篇施政演说,写好之后,请学生上台模拟市长做一次施政演说,学生非常积极,手举得高高。学生在演说时真得是以市长的身份,关注着民生,有的说要建设好城市的公共设施,有的说要解决贫困市民的孩子上学难问题,有的说要解决城市垃圾问题以提升城市形象等等。以上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得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而又得到提升并在课堂内予以实现。至于将来他们中若真的有人当上了市长或省长那将是德育实际效果的显现,虽然漫长要用学生的一生来验证,但是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3.通过小组合作、辩论等鼓励学生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这个世界是个多元的世界,所以要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当然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我是共和国的公民》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有一个小辩论:刘小明的妈妈工作很忙,总是不能在家陪他,又担心他自己跑到外面有危险,还耽误学习,就经常把他反锁在家里。他妈妈的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他的公民权?课堂上以“甲方认为刘小明的妈妈的行为侵犯了他的人身自由权,乙方认为刘小明是未成年人,他妈妈有权这样做”展开辩论,学生辩论得很激烈,一些新想法,新思考不断出现,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撞击。辩论结束之后,问学生通过这个辩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说,情况应当有两面性,我们在享受权利的时候,既有利又有弊,利的一面是我们获得了人身自由,不会得自闭症,弊的一面是确实作为未成年人,有时一个人跑到外面会发生触电问题,会遇到坏人。通过学生的回答,全班学生都认识到了事情有两面性。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既然事情有两面性,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学生自然会说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刘小明的妈妈不能把刘小明锁在家,侵犯刘小明的人身自由,而由于刘小明是未成年人,平时刘小明的妈妈要对刘小明进行用电知识教育、与人交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使刘小明多懂一些保护自己的知识。通过一次小组辩论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法律知识,而且懂得了社会是复杂的,要辩证地看待事情。经验和感受在小组讨论中得以分享而更加丰富了,德育的实际效果就更容易显现了。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要教育学生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因此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采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促使德育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在学生身上显现。

【参考文献】。

初三:做一个大写的“廉”“信”之人字

什么样的学生能称为好学生?相信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答案。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学习好的学生是好学生或上课认真,善于听老师教诲的学生是好学生。但对于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这可能就只有很少老师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在他们眼里只要学习优秀,乖巧懂事,品德良好就是一个好学生。这并没有什么错,相反这的确是一个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方法。但是这只能判断一般的学生,对于那种特殊的学生只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答案。

那就有老师会问了,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或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下面就有几个值得老师参照的方法。要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首先得从他或她的课间活动来证明。

若在下课时间内那个学生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不做任何事,甚至睡觉,那可能是那个学生的睡眠不足,那就得好好想想昨天晚上那个学生几点睡觉或去了什么地方。或者在下课时间有时会复习笔记,这都是一个好学生的体现。若在下课时间内那个学生只是随意的走走,那可以初步评判这个学生是一个好学生——因为若是调皮的学生绝不会这样做,一旦到了下课时间他们就会变得疯狂。其次,要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个好学生可以从这个学生的上课状态来获知。好学生的做法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并且做好笔记,以便于下课或其他时间复习。当然,一些学生为了敷衍老师也会记些笔记,这时就要看他们各自是怎么记笔记的。好学生不需要老师提醒自己就会把重要的,并且考试可能会考的一些知识点记下来,以当做临考前的复习资料。而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或调皮的学生就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他们只是被动地学习——当老师说了要记笔记时,他们才会动一两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记的笔记只是一小部分,根本就没有完整的记下来。因此,他们的笔记通常都比其他好学生的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好学生最怕请家长到学校来,其原因就不需要我再多说了,基本上大家都能理解这其中的意思。而那些本就不喜欢学习或根本就是来混的却不怕请家长,反正他们认为自己本就不想读,家长也说读完这三年就去打工,他们自然不怕学校请家长,大不了只是训斥一番就过去了。

总而言之,一个好学生的体现并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它还包括许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有时我们认为一个学生是好学生,但到最后,我们却发现以前的想法是错的。有时我们认为一个学生是不好的,是令人烦躁的,但到最后却更有素质,更有涵养。这并不是说我们看人的眼光有问题,而是一些事物包括人,都是在慢慢向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向改变着,我们无法阻止这种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适应这种改变——不再用同一种方式或态度去看别人,要实行多方面的考察,之后才能定论。

让我们一起学会这种与人相处的方式,不久后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么简单。

初三:易星。

做一个大写的“廉”“信”之人作文

许多人在听到“廉”与“信”时,或许会感到一股熟悉的陌生感。因为人们在平时感到“廉”“信”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真得没有太大的关系吗?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想得,但我却固执地认为:“廉”、“信”是人之根本。

品行端方,有气节,为廉也。青天大人包拯曾说过: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我们都必须清除私心,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好;讲直道是立身的宗旨,无论何时都必须为人正直,这样才是真正的两袖清风。

三国时期,胡质在魏国任州郡长官近三年,死后家无余财,只有数箱书籍而已。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他的儿子胡威从京都来看他。临走时,胡质送他一匹绢,让他在路上做盘缠。胡威立刻跪下道:“父亲一向为官清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说:“我儿不必怀疑,此绢是我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父亲,遂骑马上路,一路上所有的事都是自己完成。后来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卓越,清名遐迩。一次,晋武帝接见他时,问及“你的清廉和你父亲相比怎么样?”胡威答道:“不如吾父。臣父清廉唯恐人知道,而臣清廉唯恐人不知道,所以与家父相差甚远。”

品行端正是一个人的的品质,为人正直是一个人的素养。廉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还能净化我们的心灵。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发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廉以养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感叹了。可见“廉”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从小养成清廉的好习惯,毕竟我们才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才是祖国的希望!

泰戈尔说:“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是啊,真诚是以心相对,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心灵交流的途径。会让我们交到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收获许多真挚的友谊。可如果我们换上虚伪的真诚,那么不仅会无法交流,还会让你失去许多朋友,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有人说:“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而我却要说:“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所以,综上所述,“廉”与“信”确确实实为人之根本。

正值青春的我们,心灵难免浮躁,但我相信“廉”与“信”一定可以洗掉那份躁动,还给我们一片纯净的心灵。因为它们是人之根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份“廉”与“信”带进校园,让它去净化我们的校园,还给我们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大写的“廉”“信”之人!

山东济宁金乡县金乡县化雨乡第一中学初三:吴嫣然。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书笔记

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教师的人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事,而不是三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自外部评价,而是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做一个大写的人演讲稿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

做一个大写的“廉”“信”之人作文

很多人到听见廉与信时,也许会觉得一股了解的陌生感。由于大家在平常觉得廉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沒有太大的关联,但真的沒有太大的关联吗?我也不知道他人是如何想得,但我却固执己见地觉得:廉、信是人之压根。

什么叫廉?

品性端方,有气节,为廉也。青天成年人包拯曾说过: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在做一切事的状况下,大家都尽量清除分别心,那般才会把事情做好;讲直道是立身处世的服务理念,不管怎样情况下都尽量品行端正,那般才算是真正的清风两袖。

三国时期,胡质在三国魏国任州郡首长近三年,人死后家无余财,仅了解箱书籍而已。胡质在荆州任刺史时,他的孩子胡威从京东看来他。临走时,胡质送他一匹绢,使他走在路上做盘缠。胡威马上下跪道:爸爸一向做官清正,不知道此绢究竟是从哪里而来的呢??胡质说:我儿无须猜疑,此绢就是我俸禄所余。胡威谢过爸爸,遂骑马上道,一路上全部的事全是自身进行。之后胡威也官任刺史,政绩非凡,清名遐迩。一次,晋武帝接见他时,问到你的清廉与你爸爸对比如何?胡威答道:比不上吾父。臣父清廉唯恐人了解,而臣清廉唯恐人不清楚,因此与家父相差甚远。

品行端正是一个人的最大的质量,为人正直是一个人最好是的素质。廉不但能够提升大家的涵养,还能清洁大家的心灵。否则诸葛亮也不会传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廉以养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静无以致远的感慨了。由此可见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危害有多大了。做为青少年儿童的大家,更应当自小培养清廉的良好的习惯,终究大家才是中华民族的将来,大家才是中华民族的'期待!

什么叫信?

泰戈尔说:虚情假意的真心实意,比恶魔更恐怖。对啊,真心实意是以心相对性,是人和人之间完成心灵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会使我们交给很多志趣同样的盆友,获得很多诚挚的友情。可如果我们换掉虚情假意的真心实意,那麼不但会没法沟通交流,还会继续给你丧失很多盆友,那可就确实因小失大了。

有些人说: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唯有与高空的皎洁对望,才可以沉定出看待性命的真实心态。而我就说起:诚信是一道山巅处的流水,能够洗尽喧嚣,洗尽焦躁不安,洗尽谎报,留出启悟内心的妙谛。因此,总的来说,廉与信的的确确为人之压根。

恰逢青春年少的大家,心灵免不了心浮气躁,但相信廉与信一定能够洗去那份躁动不安,归还大家一片纯粹的心灵。由于他们是人之压根!让我们一起勤奋,把这一份廉与信带进校园,让它去清洁我们的校园,归还大家一个舒服的学习环境。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大写的廉信的人!